【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國投扶貧干部:走遍千山萬水 想盡百計千方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國投扶貧干部:走遍千山萬水 想盡百計千方

文章來源: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4-13
【編者按】3月13日,國資委黨委召開中央企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視頻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國資央企力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帶領廣大干部職工扎實做好貧困地區幫扶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3月16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行動”系列報道,聚焦中央企業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扶貧途徑上的積極作為及成效。敬請關注。
2020年3月初,甘肅及貴州省人民政府先后發布《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古浪縣等31個縣區退出貧困縣的公告》《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正安等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定點扶貧縣寧縣、合水縣、平塘縣、羅甸縣全部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近年來,國投選派盡銳出戰,不斷加大投入,協助定點扶貧縣因地制宜開發蘋果、中藥材、百香果、湖羊等多個種養殖產業項目,先后派出14名掛職干部,創新開展教育幫扶、消費扶貧、黨建促扶貧、醫療保障、專題培訓等精準扶貧工作,同時通過扶貧基金引入各類企業投資超6000萬元,對定點扶貧縣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扶貧的過程中,國投的扶貧干部牢記使命,勇往直前,恪盡職守,為定點扶貧縣的父老鄉親們脫貧致富付出了大量心血,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
寧縣:探索致富道路換方向 廢舊窯洞派上新用場
2018年8月,湯紅洋被國投選派到甘肅省寧縣九峴鄉魯甲村掛職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魯甲村,位于隴東高原,是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的重點貧困村,它坐落于九峴鄉最西端,距縣城約50公里,距鄉政府約10公里,轄7個村小組,284戶,122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455人,貧困發生率約為33%,耕地面積2094畝,其中山地面積1174畝,屬于梁峁溝壑地帶,塬面狹窄,位于子午嶺林緣,立地條件較差。
湯紅洋認為,在這種條件下,只能將輕體力、低人口密度的產業作為探索致富產業首選。他聽說距離魯甲村40多公里的一個鎮的養殖場在試養反季節蛋鵝,主要銷售種蛋,市場前景可能不錯。這個消息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他和村支書利用中秋節假期的時間趕到該鎮養殖場,進行了細致的了解、學習后,認為可以做探索性試驗。
在節后開村務例會時,湯紅洋就把在廢舊窯洞里養殖蛋鵝的想法提了出來,不出意外,會上出現了不少的反對意見。有的說西北地區嚴重缺水不適合養殖水禽,有的說雖見過有百姓養鵝看家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鵝蛋,還有人說網上長篇累牘的養鵝騙局報道說明這事根本不靠譜,更有人說就算養殖成功了不會有市場,西北人根本就沒見過吃鵝肉吃鵝蛋的,一個個尖銳的問題堵得他啞口無言。
隨后的半個多月里,湯紅洋查找養鵝資料,對養鵝知識和市場有了深入了解,讓他對在廢棄窯洞養殖反季節蛋鵝越來越充滿信心。他用以上信息做通駐村工作隊和部分村干部的工作,并動員支書找到一名敢于創新又踏實的村民參與其中,村民只負責喂養并學習養殖技術,均分利潤。就這樣,湯紅洋自己出資3萬元,支書出資1.5萬元作為養殖成本,利用村民的廢棄窯洞,在很多人的竊竊私語和阻止聲中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產業探索。
2019年2月,鵝終于產蛋了。進入2019年4月以來,種蛋價格已由原來的4.7元/枚漲到了6元/枚,他們也累計收回了1萬余元的成本,每只鵝當年就可賺100元左右,一起做試驗的養殖戶,已經表現出今年他自己將養殖1000只蛋鵝的意愿,而且其他群眾也開始向他了解養殖蛋鵝的具體過程,村民們的態度由剛開始的冷淡、排斥也慢慢向觀望和試著了解轉變了。
合水縣:腳踏實地謀發展 創新走上致富路
2016年后,國投先后向定點扶貧縣甘肅省慶陽合水縣的蒿咀鋪鄉蒿咀鋪村派來了兩名第一書記,長期駐扎在村里和村民一起謀出路。幾年下來,投入364.25萬元解決老百姓的安置問題,投入226萬元解決鄉村發展問題,把村民們從各個山峁、塬上都遷到了居民安置點的新房,還幫助他們就近當上了上班族,田里種的土豆、樹上掛的蘋果也都有了銷路。
在駐村干部的推動下,電商合作社經營方面也做出了亮點?!肮鎳丁背闪舜謇锏拇竺餍牵壹覒魬舳荚谏厦尜u過東西。春節后,電商平臺付清了所有款項,村里的貧困戶享受到了觸網的好處?;ヂ摼W不僅幫村民們出售了許多積壓的農副產品,合作社還給到每戶200元的分紅,共計40000元,錢雖不多,但對于村民來說,是一個喜人的收獲。
大山養殖合作社是一個特色項目,國投投入26萬元扶持本村的一個致富帶頭人帶著南溝村(蒿咀鋪一個自然村)24個單身漢發展養牛產業,原本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小伙子們找到了歸屬,工作可靠、收入穩定,家庭事業都有了奔頭。2018年底該合作社當年就分紅了43000元,合作社的牛也由77頭擴大到了156頭。
平塘:刺梨是個好東西
楊林是國投派到貴州省平塘縣的扶貧干部,掛職縣委常委、副縣長。他到平塘后,很快認識到,刺梨資源是該縣的一個特色資源,也是脫貧攻堅應該抓住的一個重要資源。刺梨是一種天然的藥食兩用植物,因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而有“維C之王”的美譽,主要用來生產各種刺梨飲料。平塘縣的刺梨資源較為豐富,種植總面積達到15萬畝,已掛果面積為7.8萬畝,但縣里缺少從事刺梨加工的企業。當地村民都知道刺梨是個好東西,合作社、群眾種了不少,但是銷路一直是個大問題,有些失去信心的群眾就把已經掛果的刺梨樹砍掉了。楊林在下鄉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這個情況,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在刺梨產業方面做一點事情。如果能解決7.8萬畝刺梨鮮果的銷售、加工問題,就相當于解決了全縣刺梨產業的問題,這可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啊。
楊林通過別人介紹,引進了盤州市一家刺梨飲料的加工企業。縣里非常重視,對方也很看好平塘的資源優勢,招商過程很順利。為了快速推進項目的落地,他找了相關部門,以最快的速度注冊公司、選址、跑各種手續,借用林業局的辦公室來辦公,借用工業園區的房子當宿舍。除此之外,他還極力向外推薦該企業的產品。但是,項目最后花落他家,因為有其它地方開出了極為優厚的條件,能夠為該企業免費提供已建好的廠房,簡直是“拎包入住”,而平塘條件受限,只能眼睜睜地與一個好機會失之交臂。
經過這一次半途而廢,反倒激起了楊林要和這個產業的招商引資較一較勁的決心??偛豢赡苋煜轮挥羞@一家從事刺梨加工的企業吧?皇天不負有心人,花了一個多月,東找西找,他總算又找到了一家愿意來平塘落戶、致力于刺梨飲料生產加工的企業。為了趕在2019年刺梨果成熟之前投產,實現刺梨鮮果收購、榨汁的目標,工期就相當緊緊了。協調公司注冊手續辦理、選址、征地,把之前所做的工作再做一遍,督促與此相關的部門及時協調解決問題。隔三岔五,他都會到工地去看一眼,看看項目進展,看看有沒有什么需要協調的問題,期間也是一波三折,好在工程進度還比較快,品牌注冊、設備訂貨、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工作也在同步進行。在這個過程中,楊林深深地感受到,在貧困縣,成功引進一家企業并促成項目落地投產并不容易。
羅甸縣:走遍千山萬水想盡百計千方
地處麻山腹地的羅甸縣,少數民族比例69%,是貴州省按照國家深貧縣政策重點支持的16個縣之一。宋勇亮是國投派到羅甸縣的掛職干部,掛職該縣常委、副縣長,分管招商引資工作。宋勇亮在這個戰斗崗位上,圍繞該縣自身優勢、特色資源和發展需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先后到全國6個省份進行招商考察,帶領企業實地踏勘30余次,組織專題會、協調會20余次解決項目落地,實現一批脫貧成效明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成功進駐羅甸。
在分管招商工作的同時,縣政府還安排宋勇亮協助分管工業經濟。由于分管工作的特殊性,在面對緊急情況時,宋勇亮時常風里來、雨里去,五加二、白加黑已成常態,只為能把羅甸的事情辦好。八個月內在羅甸301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基本實現了“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百計千方”。通過不懈努力,2018年在打火機產業鏈項目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全部建成后將解決2000余人的就業,實現易地搬遷者“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切實助推脫貧攻堅;以神農本草公司中藥飲片加工項目為龍頭的醫藥產業穩步推進,將在基地建設和農戶帶動方面為羅甸貢獻一股巨大力量,未來的工業園區將建設成投資企業的溫馨家園、致富港灣。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