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航天科技袁凱山:我為東方紅一號衛星做電池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4-16

        2020年春,剛經歷過一番劫難的人們感受著暖陽。陽光下的萬物,不遺余力地向這個世界展現著生命的勃發。

        袁凱山又在家里收拾他那個舊箱子。箱子里兩枚很有年頭的徽章已被老袁摩挲出锃亮的銅黃色,一枚寫著“中國航天”,另一枚寫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

        每次拿起徽章,82歲的老袁就會忍不住瞇起眼。透過眼瞼縫隙的光影,似乎那久遠而充滿激情的年代又回來了,東方紅的樂曲聲又在耳邊回響……

        馬房里的電源設計師

        1966年2月,春節剛過不久,在北京七機部707所電源研究室的袁凱山接到通知,到貴州遵義組建梅嶺化工廠(航天電源專業配套廠,如今的貴州航天梅嶺電源有限公司)的大隊人馬,馬上要準備出發了。

        大家并沒過多考慮即將離開繁華大城市、離開親人和溫暖的家去偏遠山區的各種憂思,只一門心思想著“腳踏紅軍長征路、誓做革命后來人”。

        梅嶺廠離遵義火車站并不遠,廠址在金獅山(如今的鳳凰山)腳下一所軍校的舊址。建設初期,只有一棟“山”字形的二層廠房和幾棟宿舍。

        老廠區大門

        在梅嶺廠西北角有一排山字形的小平房,坐西朝東占地不到半畝,據說曾是軍校養馬的馬房,內遷后變成了單身宿舍,袁凱山他們就住在這里。

        馬房是真的簡陋,風化了的土坯墻,變形了的木門窗,天氣好的時候陽光會從房頂上的青瓦縫隙間射進來,照在返潮后還冒著水珠的水泥地板上,給這個低矮、昏暗的空間增加了些許暖意。

        袁凱山他們的宿舍很簡單,一張小木床、一頂蚊帳、床頭一個小木箱,每個人的木箱上都堆滿了各種技術書和工具書,那是他們最大的財富。

        當時的建設者們還需要自己修路

        翻滾吧!電池

        1968年3月,梅嶺廠接到了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長征一號火箭研制生產配套電源的任務書。

        根據總體控制系統的要求,袁凱山和所里的同志們使命光榮地接過了這項任務。這是梅嶺廠第一次為運載火箭研制電源。

        任務書要求,在4月提供產品技術條件、技術說明書和使用維護說明書,同時提供一套初樣,4月底要完成3套正式產品的交付。

        老廠區的辦公樓

        建廠初期,工廠的科研生產條件比較差,很多機床設備都是從北京那邊搬遷來的舊設備,精度差、效率低,電池生產還處在作坊式的手工操作階段。由于運載火箭電池的容量比工廠原先研制生產的電池至少大了一個數量級,因而原來內遷時所配置的很多設備都不適用。

        這個時候,設計師們時而是調研員、時而是采購員、時而又變成搬運工。遇到缺玻璃儀器、電氣儀表等零星器材時,就自己背著竹編背簍穿梭于市場采購。

        科研攻關枯燥而有趣,過程艱難但富有挑戰性。

        老廠區里的花園

        在衛星電池的研制中,電池的結構之前受蘇聯產品影響較深,在1966年內遷過來后就已經去掉了外面的套子,放棄了沖壓成型加焊接的外殼結構而采用了加工周期短、成本低的全鉚接鋁外殼。

        在衛星配套電池上,他們又引進了玻璃鋼外殼技術,再次給電池減重和增加絕緣性。每一次的技術小進步都能讓大家再次激發出更大、更強的動力。

        袁凱山記得,有一次電池組在進行總體試驗,偏偏那次廠里沒派人隨行,結果試驗出了問題。電池被運回廠里排故,大家一輪又一輪排查后找到了原因:電池組加液不均勻造成了電池短路。

        那個時候沒有頭腦風暴的說法,那個年代也沒有什么仿真設計技術,所有人都只能狠拼。大家工作時想、試驗時想、吃飯時想,除了睡覺,腦子里一刻不停地高速運轉著所有方案以及這個方案的可行性。

        老廠房總務科倉庫

        他們首先改進電池組的加熱系統,采用繼電器來控制時間,再用泡沫塑料保溫,這樣一來,電池組在環境溫度很低的時候經過加熱后也可以繼續使用。可是電池組加液不均勻的問題是解決這個故障最為關鍵的一步。

        有人突然提出:要不,我們讓電池180度翻個身?

        所有人在愣住片刻后卻猛然覺得這個“瘋狂”的主意可行!說干就干!

        新一輪對加液系統的改進試驗開始了,山腳下的實驗室通宵達旦地亮著燈。最終,設計師們在電池組上面加了一塊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再開一個槽,這樣它就能和電池膠合為一個整體。使用時把電池翻轉180度,等電解液全部加完后,再快速給電池翻身180度回來,電解液就能均勻加注到每一個單體電池。

        改進后的電池與總體多次進行配套試驗,再也沒出現過不能正常供電的問題,性能指標完全滿足要求。

        20世紀80年代時的廠區大門

        永恒的東方紅

        1970年是袁凱山畢生最難忘的一年,他接到任務參加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那一份驕傲和激動無以言表。

        發射那天的情景袁凱山到現在都還歷歷在目,就像昨天才發生一樣。

        他按要求時間給電池組加注電解液,經檢查產品各項指標滿足要求后交給發射基地進行總裝。

        發射前,他再次對產品進行檢查,確認各項指標沒有問題后,便離開發射地一段距離待命。等待的那幾分鐘,袁凱山連氣息都憋住了,不敢大喘。

        “衛星分離……衛星進入軌道……運轉正常……”

        東方紅,太陽升……

        熟悉的歌曲從衛星傳回地面,現場瞬間掌聲雷動,所有人如同炸了鍋似的歡跳,有哭的、有抱的、有甩帽子的,還有興奮地抓著身旁的人搖晃的。

        袁凱山在角落安靜地坐下來,呆滯片刻后突然狂笑起來,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笑著笑著就哭了。

        任務完成后,袁凱山隨大部隊回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那一年,袁凱山覺得,自己這一生,從北京到貴州,從大城市到山區,值了!

        為保證后續的產品配套,回廠后袁凱山繼續對電池組進行進一步改進和試驗,并到北京參加地面試驗,得到了總體單位的好評。后來袁凱山獲得了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頒發的三等功獎牌,再后來又獲得“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獎牌,這兩塊獎牌一直被袁凱山悉心收藏著。

        【責任編輯:李子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爆|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97性无码区免费|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国产成人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无码不卡av东京热毛片|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