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電云南公司姜志武:青春年華從此與扶貧緊密相連
中國華電云南公司姜志武:青春年華從此與扶貧緊密相連

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15
麗江市魯地拉鎮東紅村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也是永勝縣貧困村中最難幫扶的“硬骨頭”,去過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貧窮”的可怕與震撼,東紅村耕地稀缺、土壤貧瘠,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從村里望出去的全是巍峨挺拔、連綿不絕的高山。村民更是過著“原始人”般的生活,全村488戶1958人,其中建檔立卡433戶1752人,自從2015年掛包扶貧以來。這個窮困的山村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2015年,28歲的姜志武被魯地拉公司派到魯地拉鎮東紅村駐村扶貧,扶貧工作以來,他踏實干事,一心為百姓,五年的堅守,他為東紅村的發展傾注了無數心血和青春年華,在他們這些年的幫扶下,到2019年底全村貧困發生率從89.48%降到了1.78%,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人均年收入從不到2000元增至人均5000元以上,帶動村民實現了“精準脫貧”。
“我不信干不好”的“一根筋”
2015年,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姜志武第一次來到東紅村時,沒有想到自己的家鄉居然還有這么貧瘠的山、這么窮苦的村,面對村里滿目瘡痍的景象,他顯得有些畏懼,“這么窮的地方,怎么才能扶起來呀!”。在剛開始扶貧調查的日子里他獨自一人走在絕壁上碎石堆成的入村小路時,迷茫和孤獨與之相伴,但是村民的質樸讓他動容,他不忍心看到老百姓過著這么苦的日子,于是,這個高大壯碩的青年就慢慢開始了他的扶貧之路,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有打不倒的精神,我努力干就不信大家富不起來”。
為了摸清村里的情況,他一個人背著干糧在貧困村里來回做著調查,實地查看道路、水源等基礎設施情況,調查每一戶農戶家庭組成、經濟來源、致貧原因等,一身迷彩服成了他的“標配”,方便面成為他背包里的“常駐”食物。每次入戶都要帶幾只跳蚤回來,那時的村里沒有熱水洗澡,沒有炊事員,只能自己燒水做飯。為了方便工作,他學習騎摩托車,不知摔了多少跤,他克服了路途遙遠、出行不便、生活艱苦等困難,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摸爬滾打,扶貧工作漸漸有所成效。
2018年,姜志武作為“農危改”項目6人小組成員,對全村488戶農戶房屋進行改造。由于村民住得比較分散,距離也遠,為了不耽誤進度,半年的時間里,天還漆黑他們就出發,要翻山越嶺去到村民家爬危房、量尺寸,每次結束一天的工作都是伴著月光回到住處,半年的房屋改造,他扮演著設計、監理、管理驗收等不同角色,他開玩笑說:“我都要變成建筑師了”,在扶貧隊員的幫助下488戶村民都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老百姓也對他們負責的態度豎起了大拇指。也是因為他踏實肯干的工作態度,在麗江市各級政府及公司的肯定和支持下擔任了東紅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一職。
“我希望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的陽光青年
每到開學前,姜志武都要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去詢問家里的小孩是否送去上學了,對沒上學的家庭進行耐心勸說。因為東紅村村民思想閉塞,不愿意送小孩上學,十多歲就結婚生子的大有人在,所以開學前的控輟保學便成了姜志武的日常工作。這幾年他勸去上學的約有五六十名小孩,他說:“我希望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他記憶猶新的是拓克小組李榮德家的兩個“在羊圈里的小孩”,大女兒12歲了從沒上過學,小女兒年紀還小但先天語言殘疾,李榮德妻子也帶有殘疾,家里一貧如洗,兩個孩子特別怕生人,見人就躲進羊圈里去了,姜志武進羊圈抱出不大點的小孩,內心十分難受,眼淚不停在這個一米八幾的青年眼里打轉,他決心一定要盡力幫助他家,他一次次去勸說讓大女兒去上學,不需要出任何學費,有時還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在反復勸說下2018年大女兒終于去上學了,姜志武還經常到小學詢問孩子的情況,有幾次小孩不去上學了,姜志武急著跑到她家里去了解情況,原來是小孩不適應學校的生活,他及時和學校及孩子家長溝通,消除小孩害怕上學的心理,最終小孩重返學校。現在通過易地搬遷,李榮德一家都搬了去了縣城,孩子也會在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扶貧這幾年,姜志武和其他隊員通過各種方式,將各界的愛心傳遞到了大山深處的東紅,成了愛心傳遞的“信使”,他們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組織了“度度關愛、華電在行動”愛心物資捐贈活動,多年來共收集到捐贈衣物、書籍、用品5300余件,優質大米5500公斤,以及東紅小組貧困助學金等。先后又建立了“愛心衣櫥”“愛心超市”,讓貧困戶在“愛心衣櫥”自己領取合身的衣物,起到可持續性長期高效的作用;通過“積分制”的方式換取“愛心超市”物品,激勵村民參與村道建設、做好“五整潔”等。
“為百姓做實事”的平凡扶貧者
姜志武總說:“我是千千萬萬個扶貧工作者里普通的一員,這些是我該做的工作,我只想為老百姓多做實事。”
為讓村民增加經濟收入,根據政府相關要求,扶貧隊員組織村民在海拔1800m以上地區種植花椒,養殖黑山羊,在海拔1800以下土地引種紅高粱,養殖生豬等,從沒有接觸過這些產業的扶貧隊員也學著當起了“農民”,學著種花椒,與豬仔混在了一起,讓這些產業開展得有聲有色,還動員組織村里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易地搬遷等,村民的腰包開始鼓起來,臉上的笑容也藏不住了。
2019年12月,為完善東紅村皮拉海小組的基礎設施,提升村民人居環境,扶貧隊員協調施工材料、設備、施工人員等,經過兩個月的緊鑼密鼓,克服了地理位置偏遠等多方面的困難修筑完成了700m水泥村道和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小廣場,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娛樂活動,極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后續還將修建公共廁所、洗澡房,進行村內綠化,解決皮拉海排水問題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
經過多年的精準幫扶,這里的村民從剛開始的見人就躲,變成了見人打招呼、豎拇指;從住四面漏風的茅草房,到住進安全穩固的新房;從吃不飽,到吃穿不愁、牲畜滿圈;從家徒四壁,到家電滿屋。村里也煥然一新,村衛生室配置齊全,解決了村民看病問題,活動場所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危房、茅草房全面改造,村民過上了越來越紅火的日子。
姜志武把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東紅這片土地,也正是扶貧攻堅讓他的青春熠熠生輝。姜志武的女兒是在他扶貧的前一年出生,可是五年時間里,陪伴妻女、父母的時間屈指可數,他把多數時間放在了村民的身上,放在了扶貧的路上,正是這一顆為百姓無私付出的熱忱之心,造就了今天的成效,姜志武和其他扶貧人一樣,遠離家人,吃苦耐勞,始終把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
點擊圖片 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