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南方電網林月美:她是鄉親們信賴的知心大姐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南方電網林月美:她是鄉親們信賴的知心大姐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28
“覃老師是嗎?您好,我是三樂村第一書記。據我了解,你那邊還要招20個普工是嗎?”打電話給村民找工作,這是南方電網廣西隆安供電局駐三樂村第一書記林月美疫情期間工作的日常。
她為村民脫貧致富操碎了心
據了解,都結鄉三樂村下轄22個自然屯、44個村民小組,1460戶,6420人。三樂村地域廣,村屯多,土地石漠化嚴重,自然條件惡劣,當地脫貧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受疫情影響,三樂村招商引資項目進不來,想務工的村民出不去,部分脫貧戶就有返貧危險,林月美揪心不已。
為了讓廣大村民盡可能多地掌握外出務工信息,林月美加入政府各部門、各類扶貧工作微信群,并把收集到的務工信息聯系管片村干部,一對一發給村民,還針對困難群眾實際,進行信息分類和篩選,有針對性地提供村民需要的務工信息。
現在,村里的春耕生產全面開展,第一批桑蠶養殖也在緊鑼密鼓籌備。截至2020年3月6日,三樂村外出務工的村民已達259人。
到村委要求開具證明外出務工的群眾絡繹不絕,林月美和村委的工作人員更忙了,“去年村里外出務工的群眾有2000多人,我們得盡量幫他們聯系,盡快出去……”
林月美在疫情期間上門關心村里還未復工的家政務工人員,了解其務工困難及需求。陳海堂 攝
她給村民們準備了“空中”禮物
隆安縣都結鄉三樂村有120多名婦女從事月嫂、保姆、護理相關工作,為進一步提高她們的技能水平,3月6日,林月美和都結鄉婦聯聯合開展了一次“空中課堂”,邀請隆安縣中醫院兒科主任朱恒宗,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為她們講授嬰幼兒護理知識。直播一小時,參與人數就多達5402個。
在林月美看來,專門組織月嫂、保姆這一類務工人員參加育嬰技能遠程培訓很有意義,可以讓大家在復工之前鞏固技能。“空中課堂”培訓形式新穎,培訓內容實用,又避免了疫情期間面對面接觸,受到了當地婦女們的歡迎,全縣婦聯系統和婦女們爭相轉發和點贊。
她讓村民安心,全村老少無恙
“疫情還不能松懈,在家做好衛生,出門要戴口罩。”“外出務工最新信息發到群里,記得留意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有困難隨時給我打電話。”走村入戶面對面時,微信上給對方留言時,電話里和村民聊天時,林月美總是耐心地一再叮囑注意事項,事無巨細,她都得操心。
針對22個屯村民居住分散的情況,林月美充分利用村黨員微信群、村民微信群等網絡媒體,做好防控宣傳。疫情期間,三樂村實行分片區管控每日一報制度,把疫情防控職責“網格化”,包干到戶、責任到人。
林月美在疫情期間,關心外出務工人員留村家屬,經常上門幫干農活,解決實際困難,搭建親情橋梁,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梁磊 攝
發現村里急缺口罩,林月美找出去年應對豬瘟剩下的口罩和消毒液應急,并通過各種渠道備齊防護物資,在主要交通要道、屯設置13個疫情管控點,對進出三樂村的人員進行嚴格的管控和監測,苦口婆心地勸阻村民盡量不要外出,同時勸返外來人員。
截至3月5日8時,三樂村6420人沒有出現1例新冠肺炎感染或疑似病例。望著林月美忙碌、疲憊的身影,村民農明堅由衷地說:“有林書記這樣的干部在,我們安心。”
她是鄉親們信賴的知心大姐
“農村工作不好做,況且我們村子大、人口多、耕地少、事情雜,林書記作為一個女同志、女書記,付出很多,我們很佩服她。”三樂村支部書記許進文對此感慨道。
“以前在黨建部工作過的黨務經驗,對我駐村開展工作有很大幫助。”在林月美看來,農村工作就是跟老百姓打交道,扶貧工作就為鄉親們脫貧致富做點實事。她始終堅持基層工作依靠群眾來開展。只要有時間,她總想盡量多地跟困難群眾交流。
林月美時常到村民家里探望留守老人。梁磊 攝
在村里,想貸款的、有糾紛的、找對象的,大事小情、紅白喜事,各種繁雜瑣事都要她操心。林月美用一顆赤誠真心投入幫扶工作,成了鄉親們信賴的知心大姐。
外出務工村民最擔心的就是家里情況,林月美既把勞動力送出去,又關心留守老人和兒童,經常上門幫干農活,解決實際困難,搭建親情橋梁,解除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林月美時常到田間地頭幫忙。梁磊 攝
在三樂村干部群眾的印象里,林月美是個把群眾放在心上,時刻惦記著群眾冷暖,愛操心的暖心姐姐。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丈夫于2004年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把孩子拉扯大,依然樂觀堅強。
在她駐村的4年里,兒子經歷了大學畢業、找工作、上班、辭職幾個關鍵時刻,她都不在身邊。她心里也感到很歉疚,但兒子的理解與支持讓她欣慰不已。每次微信上兒子的一句“加油”,一個笑臉,讓她無論多累,也能再次滿血復活。
最大的心愿:讓更多鄉親在家門口致富奔小康
林月美駐村4年來,帶動村民一心一意勞動致富,現在村容村貌有很大改變,村民精氣神也提起來了。據統計,三樂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底有368戶1542人,2019年底下降至25戶71人,貧困發生率從25.2%下降到了1.14%。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引進更多扶貧產業項目,拓寬村民就業渠道,讓更多鄉親在家門口致富奔小康,是林月美最大的心愿。受地理條件限制,三樂村主要的產業是種桑養蠶,但耕地有限,要為村民創收還需要在產業發展上再找新路子。
年前,她費了不少力氣,引進了手機數據線生產扶貧車間項目。如今,電已經接通了,車間工人也組織好了,連廠家的生產設備都準備就緒了,可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扶貧車間卻遲遲開工不了。
“決不能讓疫情影響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林美月又一次聯系了扶貧車間數據線生產企業負責人,反復溝通。終于得到對方肯定的答復,承諾疫情結束后第一時間到村里開工。林月美長舒了一口氣。
林月美說:“作為村的第一書記,我們學習黃文秀的奉獻精神,扎根基層,一方面聯系企業老板,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務工,同時幫助村里留守老人和兒童做力所能及的事,幫他們減輕負擔。”
窗外,雨過天晴,石山環繞的田野里,隨處可見村民勞作的身影,群鴨嬉鬧,桑苗濕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林丹丹 陳海堂 梁磊 岳浩)
點擊圖片 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