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質量前哨的“她力量”
——記兵器裝備集團所屬西安昆侖測量室團隊
——記兵器裝備集團所屬西安昆侖測量室團隊
守護質量前哨的“她力量”
——記兵器裝備集團所屬西安昆侖測量室團隊
——記兵器裝備集團所屬西安昆侖測量室團隊

文章來源: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15
在兵器裝備集團所屬西安昆侖檢測部的測量室里,大家正在為一個零件尺寸的測算方式熱烈地討論著,有的認真傾聽,有的侃侃而談,有的筆下飛走忙著演算……柔和的燈光灑在她們認真的臉龐,更襯出了女性的端麗與睿智,也折射出她們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
西安昆侖測量室承擔著公司所有量具檢定和復雜零件尺寸檢測、數控機床精度檢測等業務,對于公司整個質量檢測工作而言,堪稱起著“基準兵”“定盤星”的作用。毫不夸張地說,衡量公司檢驗工作是否合格,依憑的正是測量室所傳遞的長度基準值。而作為公司質檢工作的源頭,這11名鏗鏘玫瑰組成的“女團”無疑擔負著質檢工作的“前哨”職責。
勤學善思的“全能兵”
測量室主任田安紅是大家公認的、代表公司測量工作最高水平的標桿。在介紹室里的姐妹時,她這樣概括:“測量檢測工作對數學、機械制圖業務水平要求較高,因此我們不僅要會檢測計算,還要能夠熟練操作每一臺測量設備,這樣才能保證測量結果精準,只有不斷學習,并且扎在一線實打實地去實踐,才能‘長’出這些本事,我們的姐妹個個都是檢測專業的‘全能兵’。”
這些“全能兵”絕不是天賦異稟,而是后天養成,追溯思想根源,不得不提起測量室代代相傳的一個故事——一位老師傅在尺寸測量時出現了細微的偏差,導致當年生產的某型產品整批報廢,他個人和公司都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個關于“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故事,是讓每個人對測量業務心懷敬畏的“第一堂課”,也是她們工作中自我勉勵的“緊箍咒”。
堅持學習,是第一位的。打開她們的工具柜,《三維造型實例圖解》《精密機械空間誤差測量與補償》《互換性與零件幾何測量檢測》等各類工具書錯落有致、滿滿當當。工作間隙,她們勤學苦鉆,讓自己業務功底日漸豐厚,近年來她們撰寫的論文曾榮獲兵工學會專業論文一等獎,多個成果獲公司工藝優化獎項,測量室已成為行業內檢測領域的金字招牌。扎根一線,是必經之路。學設備操作、學機加、學UG軟件應用……她們曾與每臺設備較量、磨合,直到摸透了它們的脾性并靈活運用。她們中,大部分人能操作3臺以上設備,有的能熟練操作所有的檢測設備,“一專多能”成為這支女團共有的底色,讓她們游刃有余地檢測各類復雜尺寸。
數控專業的衛同洲是2020年加入測量室的“新兵”, 也是測量室為數不多的男同志。工作半年來,他每天都在馬不停蹄地學習追趕,他說:“要想勝任工作,需要學的太多,我給自己定了目標,一年之內要把三座標、萬工顯、投影等各類設備都學會掌握,決不能給這個室拖后腿。”
測量檢驗的“百事通”
如果說量具檢定檢測工作是質檢工作接力長跑的“第一棒”,那么復雜零件尺寸的檢測往往是檢驗工作中的“最后一棒”。而往往測量室的女同志們既是第一棒的領跑者,也是最后一棒的沖刺者。為了接住并跑好這最后一棒,她們在日積月累的攻關摸索中,成長為專攻難題的“百事通”。
去年冬天,正值公司年終沖刺大干之時,某產品的部件因檢測精度的問題致使產品生產進度滯后,被作為“疑難雜癥”送進了測量室。室主任田安紅和幾個姐妹仔細打量著這個不方不圓、半米多長的工件,陷入沉思。田安紅腦中大膽閃過一個設想,通過模擬加工時的四軸聯動過程,還原加工軌跡,從而保證檢測精度。然而她深知,要踐行這一設想對她和姐妹們意味著一場勝算并不大的苦戰。
“還原加工軌跡這個過程很復雜,你首先要勾勒思路,然后編程,還要做立體圖。整個過程很煩瑣,但是沒時間多想,解決問題是我們的責任。有了思路,就要立即行動。”田安紅回憶起那段攻關經歷,淡淡地說。寂靜的辦公室里,她和姐妹們盯著冰冷的工件、枯燥的圖紙,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思。她們與時間賽跑,很快完成立體圖紙設計和編程,進入測試、模擬。期間反復失敗、反復重來,但女性特有的堅韌支撐著她們一往無前地堅持,直至圓滿還原出該工件的加工軌跡,徹底解決了檢測精度難題。如今該工件的檢測只需放置在三座標設備上,便能進行四軸聯動模擬,實現精準測量,大大提高了效率。
采訪過程中,田安紅接到一個電話,一產品某零件檢測中發現一個尺寸超差,憑借多年的經驗,她分析是端面打得不夠準確引起的,后經證實,正如她所判斷。測量室解決這樣的檢測難題數不勝數,多年來啃下了眾多“骨頭件”:某科研產品“啞鈴”形狀的三層撥輪的檢測、新科研產品量具的測量核驗……然而,再棘手的難題,再煩瑣的工作,在測量室姐妹們智慧和執著面前,也都將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了。
敢拼敢干的“鐵娘子”
動輒幾千件通用量具、萬余件專用量具、幾十臺數控設備,單從數據來看,便可想而知工作量之繁重。副主任李娜打趣地說:“我們這兒的女同志不僅出得了廳堂、進得了廚房,還修得了燈管、爬得了機床。”從她銅鈴般爽朗的笑聲中,傳遞出測量室的鐵娘子們柔肩擔千鈞的氣度。
那是一年盛夏,“西安昆侖杯”裝配鉗工決賽在昆侖園區火熱進行,測量室接到緊急檢測任務,比賽中所有考試件必須在當晚完成檢測。作為承辦單位,每一個細節都事關公司榮譽,每一個人都深知自己的責任。大家聞令而動,在跟家人說明原因后立即心無旁騖地投入檢測工作。她們已記不清完成了多少工件的檢測,只記得飯是坐在檢驗臺和設備前匆匆扒完的;記不清那晚干到了凌晨幾點,只記得大家都是趴在桌子上睡的;記不清休息了幾個小時,只記得順利交出所有工件后,大家會心地相視而笑,是那么的溫暖。
今年3月復工伊始,因某產品生產啟動節奏緊張,為盡快完成量具檢定,彌補因疫情影響的節點進度,測量室的女同志們初返崗位便開啟了高速運轉的模式,除了午餐片刻的休息,幾乎是13個小時連續工作。測量工作不僅考驗腦力,更考驗著女同志們的眼力、體力。一旦開始工作,僅保持低頭或伏案一個姿勢就需幾個小時。如沒有死守節點的定力和決心,是撐不下來的。不善言談的陳靜師傅說:“測量室的工作關系著生產節奏,我們不能打絆子,否則工作就沒辦法開展了。”為了測量設備精度,她們二話不說爬上油乎乎的數控機床;為了得出一個精準的結果,她們可以坐在桌前不吃不喝反復演算,直至突破難題。
意氣風發的西安昆侖測量室團隊(劉樂 攝)
“巾幗不墜青云志,平凡崗位競風流。”這樣一群芳華女性,用熱情和敬業守衛產品質量,用智慧和堅韌書寫著對檢驗事業的執著。在西安昆侖擘畫的國防建設的卷軸上,鐫刻著她們的青春歲月,印刻著她們的別樣風采,蘊含著她們的智慧和力量。(劉瑩)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