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16
從初中畢業南下打工,到獲得“陜西省勞動獎章”,成為陜西省“優秀共青團員”,航天科技集團六院7103廠閥門車間裝配鉗工董明明一路走來,收獲的一項項榮譽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
董明明出生在陜西省周至縣,初中畢業后為了減輕家中負擔,他便到了廣東打工,成為“粵漂”。從西北小縣城到東南沿海城市,沒有一技之長的懵懂少年只能做電子配件廠里技能水平要求不高的初級工。
每天起早貪黑,忙忙碌碌,但這種沒有一技之長的計件工作,逐漸讓董明明開始擔憂自己的出路。他想,既然沒有一技之長,為什么不去學習?“要學習!要靠知識,靠技能,搏出一片天!”董明明暗自說。他連夜清點了這幾年攢下的工資,通宵在網上查閱學校信息,沒多久便鎖定了西安航天技工學校。
入學后,“大齡學生”董明明憑借穩重的作風、認真的態度,當上了班長。他不放過一切學習的機會,拼命汲取知識。在外漂泊打工的4年不但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更讓他明白,“咱必須要成為一頂一的技能人才!”
懷揣夢想,董明明咬定青山不放松,終于在2014年以優異的成績被7103廠錄用,成為閥門車間一名技能人員。
追夢的人生路上,董明明開始加速。
入職后,他依舊保持能吃苦、肯下功夫的工作作風,跟隨師傅學習鉗工技能。他把同齡人約會、休息、打游戲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技術。周末休息,他仍堅持到車間練習鉗工操作。
作為操作工人,實踐是技能提升的根本途徑。董明明經常泡在車間鉗工臺上進行實操練習,手上操作磨出的水泡早已蛻變成厚厚的繭子。
2015年起,他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大賽,通過比賽尋找差距、促進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提升技能。每次大賽前,他都不吃不喝連續練習6-8個小時,他說:“練習時,根本想不起來別的,滿心都是咋把活干好。”練到渾身酸痛、雙腿僵硬也不算什么,身體的痛苦在心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面前可以忽略不計。
各種級別的競賽,他全都不落下。隨著競賽名次上的一點點進步,他的經驗也在不斷累積,經過16次大大小小的比賽,他把自己磨成了7103廠技能人才隊伍里最年輕的“Superstar”。
七年如一日,學習,加班,實操,參賽,董明明默默地在提高技能水平的路上走著,從不知疲倦。
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近月制動,此次任務備受矚目。董明明參與生產裝配的姿軌控推力室、表面張力貯箱及閥門自動控制器應用在了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上,整個飛行中先后完成了近月制動、動力下降、減速調姿、懸停避障、緩慢下降等軟著陸任務。當看到漂亮的“嫦娥”圓滿落月懸停的身姿,董明明心情久久無法平復,那種滿足感讓他更加堅定了航天報國的理想信念。
別樣的青春里,董明明為自己寫滿了“奮斗”二字,他說,這樣的人生才踏實,才有意義。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