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心和使命寫在祖國鐵路建設的大工地上
把初心和使命寫在祖國鐵路建設的大工地上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0-07-27
他,臉上總掛著憨態(tài)可掬的標志性笑容;他,熱心腸、好脾氣,“線路好人”,一句親切的稱呼,道出了他在員工心中的人氣兒,更映襯出他樂于助人的情懷;他,技術(shù)精湛,也精力旺盛,展示著奔流不息、奮進開拓的前浪之姿。他是京滬高鐵副總體設計負責人、商合杭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雙文明先進個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鐵四院線站院首屆“十佳總體”——徐保紅。
奮進創(chuàng)新干生產(chǎn)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高標準鐵路大規(guī)模建設的十年,也是徐保紅奉獻青春交上卓越成績單的十年。從擔任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京滬高鐵的副總體設計負責人兼專冊,到擔任突破若干第一的商合杭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從擔任多條地方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到出任鐵四院第一條改移高速鐵路項目總體設計負責人,徐保紅始終秉承質(zhì)量是企業(yè)生命之初心,不忘為國家修建精品鐵路之使命。
商合杭鐵路可以說是徐保紅近年來付出心血最多的項目。線站處的同事們早上來到辦公室,經(jīng)常看到的一幕,便是徐保紅拿著毛巾洗漱回來。多少個徹夜未眠的苦熬,才換來商合杭鐵路全線通車的美好。自擔任商合杭鐵路總體以來,徐保紅每天面對著諸多新任務、新挑戰(zhàn):商合杭鐵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頒布實施后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國家水保部對鐵路建設取土棄渣從嚴、規(guī)范化管理的第一個項目;也是第一個下穿1000kv特高壓電力走廊增設防護棚洞的項目;更是擁有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350公里時速無砟軌道橋梁的項目。
堅守從來不容易,尤其是變革的時代更需要執(zhí)著和堅守。從擔任商合杭鐵路總體至今,徐保紅的堅守,是在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中的埋頭苦干,是在本職工崗位上的守土盡責、守土負責,是把汗水揮灑在配施一線……無數(shù)個加班獨守青燈下的寂寞、日拱一卒的艱辛,他不斷擦拭自己的堅守和初心,朝著目標持之以恒地付出。
正因為有了徐保紅這樣一群人的996、997,才讓中國高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才讓商合杭鐵路取得了合肥以北段提前一年開通,合肥以南段提前半年開通的好成績。
科學有序抓業(yè)建
徐保紅既是生產(chǎn)上的能手,同樣也是科研業(yè)建上的主力軍。
2010年至今,徐保紅先后主編、參編完成了《新建鐵路路基排水系統(tǒng)通用圖》《公鐵并行及公跨鐵立交地段鋼筋混凝土剛性防護撞護欄》《鐵路線路專業(yè)設計細則》《鐵路線路設計規(guī)范》等十余項科研業(yè)建。其中《新建鐵路、改建鐵路鐵路線路圖式》的全面實施,將有效統(tǒng)一線路專業(yè)各階段平面、縱斷面及平縱縮圖圖式標準,提高專業(yè)標準化水平和設計效率;鐵四院重點科研項目《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有砟軌道高速鐵路改建工程幾項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填補了我國高標準鐵路改擴建技術(shù)空白。
身先士卒帶隊伍
“有徐總參加的會議,心里不慌!”——曾擔任過商合杭鐵路橋梁專冊的付小軍,這樣評價徐保紅。是的,徐保紅就是這樣一個人,無論哪個專業(yè)遇到什么難題,他都第一時間出現(xiàn),力所能及地幫助同事解決問題。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總體設計組在徐保紅帶領下,從來沒有出現(xiàn)扯皮推諉的情形,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將事情做好,如何讓總體省心!
始終帶著笑容,徐保紅以他獨有的人格魅力影響著身邊的人。商合杭這支隊伍,大家崗位不同,但精神卻一脈相承。在這段共同戰(zhàn)斗的歲月里,總有一些沉淀標記來路,那些被時光雕刻的共同記憶,因為一份共同的堅守歷久彌新。
鐵四院線站處線路室的青年員工經(jīng)常感嘆,很少見到像徐保紅這樣經(jīng)驗豐富卻如此謙虛的大總體。為什么徐保紅如此虛懷若谷?因為他一直堅定是鐵四院培養(yǎng)了他,他心存感恩,也更愿意將這種情懷傳承下去。徐保紅充分理解青年員工經(jīng)驗缺乏導致做項目時的捉襟見肘,經(jīng)常在辦公室與他們談心,并樂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當年輕人對他表示贊賞和感激時,他總是樂呵呵地回一句:“我也沒有那么好。”有徐保紅在的項目,領導放心,總體組放心。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沒有困難兩字,在他那里你永遠感受到的是工作的愉悅、生活的美好。
純粹而不平凡,徐保紅就是這樣一位大總體。他熱愛自己的鐵路事業(yè),用堅實的腳步一路踐行著鐵路人的責任和擔當,把初心和使命寫在平凡處。最是堅守動人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論文書寫在祖國鐵路建設的大工地上,也書寫下這個時代最動人的敘事。那一條條通往遠方的鐵路線,延伸出了他的一份堅守和擔當;那一趟趟疾駛的列車,既是全國各地旅客南來北往的見證,更是鐵路人堅守的見證!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