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1
用熟練的手法將手中雞蛋大小的土塊搓成球狀、條狀,再卷成圓環,觀察一陣后在試驗記錄本上寫下一段文字……
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一所,有這樣一位喜歡“玩泥巴”的“土”博士——駱楓,每天看似是跟泥巴打交道,其實他做的是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復研究。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的日益提升,核環保事業已成為保障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而放射性污染土壤的處理處置技術仍是國內的一項技術短板。一進入核動力院,駱楓就接手了這個棘手的任務,這一干就到了現在。
情駐山溝 與土為伴
談到來核動力院的原因,駱楓用了“緣分”來形容,生活在成都的他因為去看望爺爺的緣故,幾乎每周都會坐著公交車經過一環路核動力院的大門。彼時,身旁的父親時常會對他提起,自己年輕時是如何向往這里。年幼的駱楓似懂非懂,但從那時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這十個燙金大字就在他心里烙下了一枚清晰的印記。時光飛逝,從決定讀博起,他就將核動力院作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博士畢業時,當他接到核動力院的入職通知,沒有猶豫就選擇了核動力院,因為他知道,這就是他一直以來向往的地方。
帶著一腔熱血,駱楓來到了一所,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適應,也來不及欣賞這青山綠水。駱楓從所室領導那里接到了第一項任務——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復研究。面對國內相關研究匱乏,科室該專業方向較為薄弱,該課題與自己之前科研方向距離較大等困難,駱楓選擇迎難而上,開始了系統的調研工作,半個月的時間,拿出了一份一萬五千字的調研報告,得出的主要結論和下一步工作計劃也獲得了領導認可。
一方面,隨著業務逐漸熟練,工作任務開始呈指數型增長,大量的會議、報告著實讓他疲于應付;另一方面,自己精心準備的土壤修復項目建議書接連在基金申報中受挫?!安皇菦]有過猶豫和懷疑,只是既然選擇了,就只顧風雨兼程,可以反思,但沒時間舔傷口”。談到這里,駱楓依然掛著微笑,眼神堅定,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迎難而上 破土摘星
“很多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相通的,觸類旁通,一通百通,我那時候就是沒有找到這一條通路。”駱楓說,因此他繼續選擇了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復這一方向為突破口,通過多次的項目申報失利的經驗總結,讓他更為清晰地意識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數據才有可能說服那些資深專家相信他方案的可行性。
說干就干,在所室的大力支持下,折騰數月,一批數十萬的儀器設備總算到貨,一個簡易實用的實驗室順利搭建。硬件是解決了,可接下來又面臨團隊的組建問題。因為研究方向較新,同期科室其他科研生產任務也很重,難以在一個預研項目投入太多人力資源,于是科室主任李振臣給他組建了一個“機動”團隊,即安排了一個生產運行班組,在合理安排班組工作任務的前提下配合開展實驗。
為了更好地達到實驗目的,駱楓把自己在校期間實驗室長期訓練的經驗積累用到了此處。明確的實驗計劃,詳細的操作規程,手把手并肩作戰,面對面及時溝通,30余次土壤現場取樣,400余個樣品手動制備,三個月期間累計加班300余小時,在順利推進放射性污染土壤科研進度的同時,也為科室“技術+技能”團隊建設樹立了良好的模板。
對內深耘技術,對外強化交流?!昂藙恿υ哼@一國家級的平臺為每一個渴望干事創業的年輕人都提供了強有力的背景和支持?!瘪槜鞅硎?,正是在院所平臺的支持下,他帶著自己的前期成果和合作意向走出去,先后與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了深入交流和合作。在增長自身見識的同時,也使其在土壤修復技術方向的積累日益加深。2019年,再一次站在集團“青年英才”的大門前,這一次,伸出的手臂更加健壯,手臂的主人更加堅定,叩響大門的聲音也更加響亮,“水到渠成,破土摘星”。
有了相對完整的工作體驗,充滿斗志的駱楓愈戰愈勇,在核能開發工程子系統科研及設計、蒸汽重整聯合研發等多項重點縱、橫向任務中均有不俗的表現,兩年時間,踏實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工作業績,幫助他順利通過了副研究員職稱考評。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駱楓在四川大學讀完了本碩博,成了一只“川”山甲,現在又在四川的大山里,與土為伴,成為了一名“土”博士?!坝辔┰?,為家國,傾吾力?!比缃?,駱楓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那就是為我國核環保事業扎扎實實地添一塊磚,加一片瓦。從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研究項目開始,駱楓無疑已將他的“摘星之路”走得有聲有色、風雨從容。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