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香鋪村里鋪香路
——記國家能源集團派駐安徽金寨縣香鋪村第一書記丁曉凱
——記國家能源集團派駐安徽金寨縣香鋪村第一書記丁曉凱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香鋪村里鋪香路
——記國家能源集團派駐安徽金寨縣香鋪村第一書記丁曉凱
——記國家能源集團派駐安徽金寨縣香鋪村第一書記丁曉凱

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5
經歷了當地最冷、最熱、最旱的三個時期,感受過停水、停電、停網的“失聯”生活……這些經歷激發了我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去努力做好鄉親們的每一件事情。我深知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工作隊和村“兩委”,精準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全面完成剩余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貢獻青春智慧、力量。
——丁曉凱
來到金寨縣香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已過三年,不知不覺間,丁曉凱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每次回到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遇見久違的同事,他們都會說:“小凱呀,你怎么又瘦了?”“小凱呀,又黑了好多!”“你這發際線怎么又后移了?”盡管話語中帶著玩笑的口氣,但看著一身疲態、黝黑瘦弱的丁曉凱,大家都有著幾分心疼。
“小凱這幾年辛苦了!”這是同事們對他駐村工作共同的看法。在香鋪村里扎根三年,他用智慧與汗水為村民們鋪設出一條幸福甜蜜的小康之路,看見那些親人般的鄉親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笑容又怎能不在他的臉上綻放。
愛上這兒、改變這兒,是責任也是夢想
2017年5月,按照安徽省委統一部署,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結對幫扶金寨縣沙河鄉香鋪村,按照“硬選人、選硬人”標準,公司幾經考慮,選擇了年富力強、有責任心的公司團委書記丁曉凱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任永、胡太平兩名黨員為工作隊成員。
作為土生土長的安徽人,丁曉凱對金寨縣有著格外深刻的印象,能在著名的“紅軍搖籃”和“將軍故鄉”開展扶貧攻堅,這讓他的心中充滿了責任感。他對自己要求:“唯有嘔心瀝血,用最大的努力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這樣才對得起肩頭的職責。”
去香鋪村的第一天,他們從合肥驅車一個半小時趕到金寨,又在蜿蜒的山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才來到沙河鄉。這個地處大別山深處的村落,四季風光如畫,但卻因為地處偏遠,村里物質匱乏,沒有優勢產業,大多數村民只能外出務工。
為了盡快掌握情況,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白天,他和駐村工作隊兩名成員逐一走訪村民家庭,坐在坑頭上和村民們拉家常、談心思,了解他們的所訴所求。有些村民住在半山腰上,他們只能翻山越嶺,一步步地走到農戶家;晚上,又在辦公室里學習中央扶貧政策、整理資料,思索如何讓黨中央的扶貧政策在香鋪村里落地生根。短時間內,他掌握了全村416戶1709人的具體情況,并建檔立卡貧困戶112戶365人,為扶貧脫困工作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城里來的干部,在農村肯定待不長。”剛開始,村民們對這支隊伍并不看好。可沒想到的是,丁曉凱他們真的在香鋪村里安了家。
圖為丁曉凱(左)深入群眾家中走訪,幫助群眾做家務,增進群眾感情
初到香鋪村,他給自己定下三個任務:一是要幫村里建立活動陣地,二是要讓村民們了解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三是要為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們解決燃眉之急。在他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規范“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會開展,帶頭講授黨課,不斷指導、提升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按照“一戶一檔、入戶走訪、產業發展”12字方針,安徽公司為村里捐贈辦公電腦、彩色打印機等辦公用品,配置辦公桌椅和文件檔案柜等,幫助建立脫貧攻堅工作陣地,有效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和質量。
剛來香鋪村時,丁曉凱發現不少村民還是住在山坡上簡陋的民房里,不但居住條件很差,用水用電也不方便。他就逐一走訪這些家庭,向他們介紹政府的異地搬遷政策。
今年70多歲的陳百榮老人,老伴去世,獨子早亡,他獨自帶著上高中的孫女生活。登門家訪時,看到家里除了一個木箱、一張床、一個簡陋的灶臺,沒有任何家具,這讓丁曉凱心里十分難受。他迅速幫老人爭取扶貧政策,讓祖孫二人享受免費醫療和每人每月300多元的低保,又到鎮中學幫孩子申請上助學貸款。他還為老人聯系政府的黑豬養殖政策幫扶,讓老人利用政府的種養資補養了一頭黑豬。
2017年年底,老人養的黑豬出圈,又為如何殺豬賣豬犯愁。關鍵時刻丁曉凱聯系安徽公司食堂以市場價購買黑豬。從丁曉凱手里接過6000元的肉款,陳百榮老人泣不成聲。村民們也是交口稱贊,“工作隊連殺豬的事都管,看來是真要留下來幫咱們脫貧致富。”
村民毛德英的丈夫患胃癌去世,為還治病欠下的債務,65歲仍在外打工。為幫助她了解幫扶政策,丁曉凱趁她務工返鄉之際,反復向她介紹扶貧政策,不僅幫助毛德英搬進政府補貼房款的新樓房,還利用光伏入股、靈芝產業合作、就業獎補等扶貧政策,讓她于2018年順利脫貧。
在丁曉凱的努力下,全村累計實施異地搬遷貧困戶44戶,為13戶貧困戶實施危房改造,讓貧困戶住進了寬敞明亮,洗澡有太陽能,做飯燒水有天然氣的樓房。
香鋪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兒童的生活是放在丁曉凱心里的大事。2018年,在丁曉凱的聯系協調下,安徽公司組織開展“心系扶貧、關愛老人”主題黨日活動,機關一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到沙河鄉敬老院開展活動,為他們送去了大米、食用油、餅干、牛奶以及生活用品等。2018年4月,他開展“心系扶貧”愛心捐款活動,募集幫扶資金6萬余元;組織開展了“關愛兒童、結對助學”活動,在結對兒童學校設立“愛心圖書角”,配置中小學生必讀課外書和工具書,組織支部黨員捐書贈書。2018年7月,他又組織貧困戶家庭學生開展“扶志扶智共攜手,起航筑夢宿州行”關愛兒童活動,帶著孩子們乘坐高鐵,參觀化工廠、博物館、動物園,觀看5D電影,參加美術培訓等,開拓了山區孩子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收獲了友誼,有效提升了當地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2019年5月,機關二支部開展“關愛老人、奉獻愛心”捐衣捐物活動,支部黨員紛紛響應,在端午節前夕將捐贈的衣物、粽子和綠豆糕等慰問品送達老人手中。
流過汗、流過淚,為了親人為了使命
行走在香鋪村的山路上,看著蒼翠的青山和清澈的河流,還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茶,丁曉凱總是思考,如何利用好村里的資源,讓鄉親們的生活有依靠、有盼頭。
為了幫助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牽頭梳理出基礎資料、產業脫貧、教育脫貧、金融脫貧等13項村級檔案資料,收集整理建檔。深入光伏、水塘、廁所、豬圈等現場采集和拍攝香鋪村基礎設施照片,充實完善項目資料,整理出47項到村到戶項目清單和支撐性資料并匯編成冊。
丁曉凱(左三)深入現場督導光伏電站建設
結合香鋪村實際,丁曉凱積極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工作,圓滿完成100KW光伏電站建設項目。他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協調項目并網,使光伏項目成功于2018年4月建成并投入運行。截至7月底,香鋪村村級光伏電站規模達到249.7KW,實現集體經濟年收入約20萬元。
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脫貧政策,丁曉凱通過各種途徑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引導鼓勵貧困戶積極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幫助貧困戶155戶次落實產業獎補政策;落實光伏扶貧政策,全村共有89戶貧困戶參加入股;組織81戶貧困戶入股縣“一畝園”產業;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沙河鄉活力源靈芝種植專業合作社;落實金融扶貧政策,幫助73戶貧困戶辦理小額扶貧貸款申請手續;為務工貧困戶申報縣內或縣外務工補貼,開展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組織38戶38名貧困人口參與村級公益性崗位;積極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全村享受“兩免一補”“雨露計劃”助學貸款、教育資助等政策。
經過駐村工作隊三年來的努力,香鋪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22.3%降至0.52%,“雙基”建設穩步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加強。
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掙錢過上好日子,這個村民們多年來奢求的夢想,隨著丁曉凱的努力正在成為現實。2019年以來,丁曉凱和村委會積極合作,鼓勵村民們爭做“能人大戶”,為村民們依托當地資源創業創造條件。
村民田揚森響應金寨縣發展蠶桑經濟的倡導,決定在村里種桑養蠶。為了幫助他創業,丁曉凱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幫他聯系桑苗和技術人員,并會同村委會幫他解決資金和土地問題。如今,他承包的三畝山地已經種滿了桑樹,還建起了一座1800平方米的養蠶廠房,各類設備已經到位。田揚森高興地介紹,兩三年后他的養蠶事業就能產生效益,到時不僅自己每年能有不菲的收入,還能雇用一部分村民采桑養蠶,每月能有三四千元的工資。
香鋪村漫山遍野都是野茶,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今年,丁曉凱幫助村民張孔梅建立設計產能1000斤制茶作坊,并聯系安徽公司以消費扶貧的形式購買炒好的野茶。勤勞的村民們每天在家門口采茶,勞動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這兩年,養雞大戶、養豬大戶紛紛出現在香鋪村出現。有了丁曉凱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大家不愁沒資金、不愁沒技術、不愁沒銷路,創業熱情空前高漲,對勞動致富充滿了信心。
“路燈裝到家門口,出門就是水泥路,衣食住行都方便,不用愁;豬圈過去亂搭建,氣味難聞嗆鼻眼,合理選點重新建,無污染;香鋪樓房一幢幢,青瓦白墻好風光,記住‘六凈一規范’,心里美……”這首胡太平創作的三句半《香鋪情》,展示了三年來香鋪村發生的變化。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香鋪村這個名字名副其實。
不知不覺,丁曉凱在香鋪村里的扶貧工作已滿三年,公司領導幾次征詢意見,是否需要派人接替他的工作,他每次都堅定地說:“村子里還有4戶家庭9位村民沒有脫貧,我一定站好這班崗,不管再苦再累也要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蘆明生)
點擊圖片 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