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31
高溫酷暑下的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建設現場,一隊白衣女焊工頭戴安全帽、手持焊接面具、肩跨物料包走向6號機組,她們纖細的身影與華龍一號機組雄偉宏大的混凝土廠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她們就是中核二三福清項目部焊接團隊的“五朵金花”:張萍、陳妍、董立鑫、陳小麗、羅金梅。她們用手中的焊槍為“華龍一號”鑄“龍骨”,織“血脈”,用藏在嬌小身軀里的堅毅靈魂努力實現著“華龍”夢想。
“大師姐”張萍
“大師姐”張萍是一個活潑愛笑的陜西姑娘,傳承了“老秦人”吃苦耐勞、敢打敢拼的精神。“第一次見到焊接弧光和磨光機打磨飛濺的火花,因為那時還是小丫頭嘛,有點怕”,然而當她面對著師父與前輩那一道道漂亮的焊口,她油然而生的敬畏之情讓這些害怕轉化為她多年來的奮斗與堅持。在師父悉心指導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她終于從一名普通的支架焊工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核級管道焊工。“想想十年時間真的很快,我已經從福清核電1號機組干到現在的6號機組了。”張萍淡淡地說到,眼中閃爍著自豪。
“二師姐”陳小麗
“二師姐”陳小麗是個行動派,說話不多但動作利索,時刻展現出身為川妹子那股風風火火的“麻辣勁兒”,“干起活來比男同志還賣力,大家都佩服”是眾姐妹對她的一致評價。
五朵金花里最瘦小的她,身體里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當在“華龍一號”6號機組穩定器房間內找到陳小麗時,她正進行著焊接作業,只見磨光機火花四濺,小錘叮叮作響,一縷縷藍色的焊煙升起,一根根焊條在她的手里融化。穩定器房間最窄處僅三十厘米,僅容一名成年人側身勉強通行,空間的狹小局促加之房間近40攝氏度的高溫讓她揮汗如雨。身形嬌小的她,總是被派去焊接各類狹窄位置的焊口,但她從未有過怨言,始終用自己過硬的焊接技術解決著一個又一個難題,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在焊工團隊中傳遞著女性榜樣的力量。
“三師姐”陳妍
剛休完產假回來的陳妍也擁有著十幾年的核電建設經歷,自十年前從連云港調至福清,她就一直堅守在這里。每當回想起踏入核島的第一天,她神采飛揚的眼神里有著止不住的興奮,因為那是一條有苦有淚,更有意義有價值的焊接之路。“安全員帶領新員工到現場熟悉崗位的時候,講到焊工時看向了我,‘哎,這邊剛好有2位焊工師傅,焊接工作是非常辛苦的’。”陳妍的臉上笑意嫣然,言語間更是滿滿的驕傲,“白天上班,晚上帶娃,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感覺非常充實。” 正如她自己所說,她沒有因為照顧孩子的疲憊而降低自己對工作的標準,也拒絕“精致”的打扮,她總說:“質量和合格率才是我最好的'臉面'”。
“四師姐”羅金梅
稍許有些靦腆的羅金梅來到福清項目部已有9年的時間,她的工作時長雖不及三位師姐,但焊接技藝同樣不俗。和睦小家的組建絲毫沒有分走她對工作的執著與熱愛。小孩已經10歲的她,可以說是看著自家寶貝兒與“華龍一號”共同“長大”。性格溫和、適應能力強的羅金梅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正確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她說“證考過了以后,團隊能夠解決的問題都不算困難,一開始是看到火花都害怕,現在是別人看到我們用磨光機打出火花會害怕。”羅金梅在學徒時期胳膊上留下的燙傷疤痕如同一朵美麗的花紋,記錄著她多年來不平凡的奉獻。
“小師妹”董立鑫
五朵金花中年紀最小、唯一還未成家的是董立鑫。卯足勁專心學習焊接技術的她,從不遠萬里的東北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福清,她很快就適應了南方的生活方式,更在這里踏實的扎下了根。融入焊接團隊的大家庭后,她吃苦耐勞又聰明好學,師兄師姐們都很樂于和這個“小師妹”分享經驗。每當春節留在核島值守的時候,不能回家的兄弟姐妹們便會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感受過年的氣氛,“雖然回不了家,但大家偶爾能放松愜意地聚在一起吃個飯,嘮嘮家常,就感覺很溫馨,這個年也過得很有意義。”
“五朵金花” 是施工現場一道美麗的風景,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然而穿上厚厚的工作服,戴上焊帽,她們就拋棄了嬌弱,留下了堅強,在建設現場揮汗如雨,發光發熱。
福清十年,她們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甚至在工程現場度過好幾個新春佳節,她們中有的把孩子帶到宿舍團聚,有的只能和孩子通過視頻叮囑著生活學習,這其中的辛酸只有她們自己能體味。
這些青春洋溢的姑娘始終堅持在建設一線,長期伴隨著高溫、焊煙、火花、鐵水……焊接作業時或躺著、趴著、跪著、蜷縮著……種種的艱難與不適沒有阻止她們,反而使她們最終成長為施工現場令人敬佩的“五朵金花”。這便是我們可愛的“華龍”建設者,她們的一言一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勉勵青年技工所言,“立志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技高一籌的境界,學到真本領,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人生”。
【責任編輯:龍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