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90后小伙兒“變形計”

        文章來源: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9-21

        劉騁說,去年國慶大閱兵,看到脫貧攻堅方隊彩車上,標注的“2013以來減貧1650萬”字樣,和站立的13位脫貧攻堅代表,說不清為什么突然就眼睛發酸,喉頭發緊。

        “那一瞬間真是百感交集。說是家國情懷好像有些大?但扶貧,讓我25年來第一次感觸到‘國家’、‘人民’這些詞的含義。有共同經歷,才能感同身受,我知道這些數字意味著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什么,又有多少人的命運為之改變。”

        那天,為了不讓父母看見自己淚流滿面,劉騁借口躲進了家里的衛生間。

        “融入、融入還是融入!”

        每天早上七點,窗外翠竹滴水,云霧裊繞,劉騁起床開始一天的下組入戶走訪。出生于1994年的劉騁,爽利的平頭、黑框眼鏡,穿著雞心領毛背心套著的白襯衣和黑西褲,兩年前他還是國投安信期貨客戶經理,現在他是貴州省羅甸縣八一村第一書記,常常腳踩泥巴、翻山越嶺。

        四周綠竹環繞的八一村村委會駐點,原是村里廢棄的小學。2018年7月,劉騁從北京來到八一村,這里就是他辦公室和住宿地。約4平方的狹長空間,就是臥室,僅能放下一張單人床。和臥室一墻之隔,則是他的辦公室。靠墻角擺放的干燥粉紅色蘆葦,是劉騁自己從山上摘的,他說:“我覺得這比什么裝飾都好看。”

        劉騁在八一村的辦公室和臥室

        干燥的紅色蘆葦,是劉騁作為一個北方年輕人對如此多姿的西南植物的好奇。而初來乍到的他,從工作、生活到人際交往都面臨著巨大挑戰。

        八一村,貴州黔南的深度貧困村,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群山環抱,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全村人口99%為布依族,9個村民小組,就是9個自然寨,每個自然寨之間都相隔數公里,依山而建,相隔最遠的兩個村民組距離近20公里,走遍全村要翻幾個山頭還要過條河。由于惡劣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八一村長期發展受限,共有337戶1605人,其中貧困人口201戶949人。在最初的日子,劉騁面對的困難很多。

        劉騁正在開展群眾會議

        “我來了之后,天天找老鄉聊天了解這邊的情況,過了好久,我才知道因為語言不通,他們其實沒完全聽懂我的普通話。”

        “頓頓都是篝火鍋里煮的火鍋啊,辣得讓人受不了,更別提還有讓我‘聞風喪膽’的西南料理——涼拌折耳根哩。”

        “更重要的挑戰是在工作方式上,熟悉的流程化工作模式在與老鄉打交道的基層工作中都是幾乎行不通的。如何平衡錯綜復雜的利益訴求,很難,很有挑戰性。”

        俯瞰八一村局部,村民們稱之為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

        日常生活中劉騁愛玩一款叫“再造地球”的游戲,游戲中的主人公需要規避障礙執行棘手的任務,完成在銀河系中傳播生命的重任。那么掛職八一村不正是自己在現實中與游戲的相遇嗎?劉騁接受這份挑戰。

        莊坤是劉騁在安信期貨的同事,是貴州六盤水人,經常收到劉騁的語音求助。“貴州的方言很難懂,像我們本地人對貴州其他地區的方言也可能只能聽懂80%。劉騁常常在晚上把白天他錄的老百姓的語音發給我,讓我翻譯。他剛去的時候發的挺多,漸漸他自己就學會了當地的方言。”

        過去交流不多的父親劉法慶也成了劉騁經常聯系的對象。“他在城市長大,也沒有農村的工作經驗,我就跟他說怎么跟老鄉相處,工作要先易后難,要考慮全面等等一系列問題”,劉法慶自己對扶貧工作也不太了解,只能盡可能地把自己的經驗積累介紹給兒子,給他帶去心理上的安慰,“剛開始其實他自己心里沒有底,就會找我交流,我們經常微信聊到半夜一兩點。”

        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看望劉騁

        在最初混沌的1個月之后,2018年的8月2日,是劉騁的生日,村支書賀錦峰偷偷去買了一個生日蛋糕,駐村工作隊隊員們一起為他過生日。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賀支書說:“這就是緣分,咱們八一村就是和鄰近的八二村合并來的。我是退伍軍人,和‘八一’沾邊,你是8月2日的生日,和‘八二’沾邊,我倆可不就該是八一村的人嘛。”

        融入、融入、還是融入。過生日的時間節點,正是劉騁加快融入的關鍵時期。語言不通怎么辦,厚臉皮拉上工作組隊員一起到老鄉家里走訪,床頭《山水布衣·布依族》一書快被翻爛了;飲食不習慣怎么辦,硬著頭皮多吃,鍛煉出了適應辣椒的銅腸鐵胃,也就是多跑幾趟廁所而已;不熟悉村里的情況怎么辦,靠腳丈量,繪出了村里的第一張手繪地圖;最主要的是,作為國投派駐的第一書記,他一直都在思考,到底應該為村里做些什么?

        “扶就要扶到心坎上”

        “說普通話的小劉書記又來了。”熟稔起來后,農戶給劉騁起了這個標志性的稱號。八一村最大的村組——坡頭組有72戶農戶,是劉騁經常去調研訪談的村組。去村組的路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農戶沒有像樣的廚房,堂屋中間架著篝火的火塘上放一個鐵鍋,每到做飯的時候,煙塵四起。家家都沒有專門的衛生廁所,簡陋地搭一個棚子、再架兩塊木板。

        初到八一村時的村居環境

        2018年,通過前期調研后,劉騁決定率先對“道路、廁所”等方面 “動刀”,推動八一村人居環境改造,估算資金投入需超100萬。龐大的經費對于八一村而言難以負擔,劉騁制定了詳細的報告,匯報到國投集團后,得到了集團的大力支持,爭取到了180萬元的人居環境改造項目資金。

        “你扶貧就得扶到我的心坎上。” 八一村坡頭組農戶“老王”的這句話在劉騁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這句話說得好,是他做群眾工作收獲來的“真金”。

        村組土路硬化推進,要從這位農戶家邊上通過,這戶人家并不同意不支持。對大家都好的事,也免不了有個別人“唱反調”,在扶貧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劉騁也委屈氣悶,然而到“釘子戶”家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還得繼續做。通過溝通,劉騁告訴這戶人家,路硬化了,大家都好走,交通好了,就可以繼續整修廚房、廁所,包括他們家。聽到如此,這戶人家立馬同意了。

        劉騁坦言,這件棘手的事情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基層工作沒有那么多理所當然,個體的利益訴求多,千奇百怪,直接影響到群眾的獲得感,要找到訴求背后的真實原因和邏輯,一件工作牽扯著另一件工作,需要統籌考慮、綜合平衡,打通每一個環節,把好事真正地辦到農戶“心坎”上。村民其實都很樸實,只要幫他做了一件實事,都會記在心里。

        建設完善后的住房和道路

        戶內改廚29戶、改圈26戶、改廁32戶;放置輪式垃圾桶60只、修建垃圾焚燒池1座;對坡頭組內大小寨間串寨路硬化面積4354平米,串戶路硬化面積2640.35平米,院子硬化面積1183.65平米。

        以上數據是劉騁為八一村坡頭組帶去的改變。如今走入八一村坡頭組,村容村貌整潔,道路不再因下雨而泥濘,因廚房煙熏火燎而黑黢黢的堂屋明亮了,污穢不堪的木棚由水沖的廁所替代了。最重要的是,整潔的環境為村民改善衛生習慣提供了條件,大家房前屋后都拾掇起來。“這么光溜溜的馬路,我們肯定是不忍落下臟東西的。”現在外出放牛的農戶都帶著鏟牛糞的鏟子。

        改善人居環境說不上多么轟轟烈烈,但正是在這些瑣碎里孕育了美麗鄉村的種子。為了讓集團這筆資金花到刀刃上,劉騁變成造價工程師和施工隊長,一點點地扣工程質量和造價的細節。劉騁是欣慰的,一切都良性循環起來,他手機里有很多八一村的照片,或漫天彩霞如油畫,或水氣氤氳如水墨畫。

        村寨新顏

        村里的事情,還是要大伙兒一起辦

        “小劉書記,我不會寫字,能不能幫我寫一份入黨申請書?”50多歲的村民王小譚提出了這個要求。當天是八一村主題黨日,劉騁剛剛主講完中國共產黨黨史。

        “事實上,村民缺少通俗易懂為他們講解時事政策和學習的渠道,也缺少把他們有效組織起來的抓手。”劉騁這么認為。

         

        主題黨日活動——“第一書記”講黨史

        一切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劉騁和賀支書,以及八一村扶貧工作隊的戰友們都意識到,如何提高村莊自己的組織力,比留下一些物質上的幫助影響更加長遠。

        八一村村委會在2018年前,都是大家口中的“軟弱渙散”黨組織,多年未發展黨員,群眾滿意度低,對村莊公共事務參與度低。在扶貧工作中,工作隊更是意識到,沒有群眾的參與,僅僅將基層群眾當作被服務的客體,群眾就必然會等靠要,越是站在外面指手劃腳表達不滿。

        劉騁剛來報道的時候,全村的辦公設施只有兩臺電腦和一臺打印機,雖然已經通入寬帶但沒有架好網線,辦公都是掏出手機給電腦聯網,再加上下雨天氣線路故障經常停電。

        村務工作量事實上十分巨大,農業、水利、林業、國土、民政、交通、項目建設等表格、材料量大且任務重。劉騁協調期貨公司為村里捐贈了六臺電腦和一臺投影儀,聯合村兩委對辦公室進行了辦公場所改造,讓村里有條件辦公、有條件開會。“必要的儀式感不可或缺,坐在矮板凳上開會,和坐在會議桌上開會的感覺太不一樣了。”劉騁說。

        改善后的村委會辦公室情況

        改善完基本的辦公條件后,劉騁從強化支部黨建開始,抓住關鍵少數,推動黨日活動陸續開展起來。他邀請黨員和村民來參加活動、一起義務勞動,對于腿腳不便的老黨員,也是開車接到村委會駐點來開會。于是就有了王小譚要求入黨的故事,村民參與村子里互動和事務的氛圍逐漸熱鬧了起來。

        村里那些有著較好文化水平且有留村發展意愿的年輕人,更是重點聯系和發展對象。2017年以來,村里的黨員隊伍也從10人發展到20人,其中80后、90后占比達50%,還培養了兩名青年入黨積極分子。通過支部兩年的努力,在2019年度羅甸縣的七一表彰大會上,八一村黨支部被評選為“全縣脫貧攻堅基層先進黨組織”。

        劉騁與八一村駐村工作隊的合影

        2020年接替賀書記完成村支書和主任一肩挑的青年王金壯就是他們當初看好的苗子。村里有了有干勁的年輕人作為領頭羊,就有了希望。2020年貴州省羅甸縣已經實現整體脫貧摘帽,銜接鄉村振興發展,下一步如何助推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村級治理能力,是承載著八一村未來的年輕人們正在努力思考將要破解的命題。

        劉騁和八一村村民

        一年后,劉騁也許會卸任八一村第一書記,返回北京國投公司的工作崗位。但他仍會記得貴州省羅甸縣八一村村委會,墻上貼有他借來無人機為村子繪制的第一張地圖;宿舍里有國投安信期貨高杰董事長寄送過來的毛氈毯子和綠皮軍大衣;白天下村組走訪,腳磨出血泡,深夜再接著開五六個小時的脫貧攻堅工作調度會的酸爽日子;為了排查村里供水管為啥沒水,每個月兩三次像“人猿泰山”一樣爬過的懸崖陡坡;父母到把八一村探望他,啥也沒說,只說了句“你還是少在山路開車”的叮囑;還有鄉親們“說普通話的小劉書記來家里坐一坐,吃個熱乎飯再走”的招呼。

        村民為劉騁寫的感謝紅榜

        “個人的生命經歷能和更多人的生命經歷互相影響,融入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主流,何其有幸!”劉騁想了想說。

         

        點擊圖片 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龍靜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中文字幕性|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国产高清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heyzo专区无码综合|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