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05
深秋時節,海濱小小村廣東陽江市海陵區閘坡鎮觀堂村,200多畝的珍珠馬蹄(學名荸薺)又迎來了豐收季。田間采收、清洗去皮、封裝出貨,忙碌的村民們細數著今年的好收成。
這幾年,觀堂村依托當地海島種植優勢,引進和發展珍珠馬蹄、富硒大米等特色農產品,同時,借助互聯網渠道解決了銷售難題,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約1.18萬元,比2016年增長了3倍多,全村建檔貧困戶77戶166人全部脫貧出列,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叭罕娒撠氈赂皇俏业呢熑?,也是我的夙愿?!瘪v村扶貧四年多,扶貧干部譚小教道出心聲。
始終不渝的扶貧情懷
十余平方的房間,一張行軍床,兩個并排的文件柜,辦公桌上放著幾瓶罐頭,這就是譚小教的臥室。屋子里,一雙雨靴和行李包,那是譚小教為方便走訪村民、下農田的標準“裝備”。
從2016年5月受南方電網廣東陽江供電局指派,擔任駐村扶貧干部那天起,譚小教起居就在這間小屋。樓梯過道旁的小廚房里,物品更為簡單:一個電飯煲、一個電磁爐,一袋米和幾個紅薯。相連的沖涼房只容得下一個人站立,也沒有安裝熱水器。
“別看譚主任生活簡單,但干起活來有使不完的勁?!庇^堂村委會南華村民小組組長陳積財說。從剛開始的走訪村民調研、貧困戶摸排建檔,到制訂扶貧計劃、推廣富硒大米、珍珠馬蹄種植,再到創建村民合作社、拓展互聯網銷售,譚小教仿佛整個身心都投進了扶貧事業,他對自己簡單,對村民的事卻時刻惦記。
“這是我們正做試驗的罐頭?!弊T小教說著隨手打開一瓶罐頭。珍珠馬蹄產量上來了,他試圖通過產品深加工,拉伸產業鏈條。加工后的珍珠馬蹄易被氧化變質,他正在做產品真空包裝、外加冷凍保存的開發試驗。
駐村扶貧這幾年,譚小教經常顧不上家。“他很少回來,就算是周六日休息時間,也是村里沒事時,他才回家一趟?!逼拮恿謲拐f。即便在2019年她父親做心臟搭橋手術,在老人和2個年幼小孩都需要照料的情況下,妻子也主動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不讓丈夫分心。
打造帶不走的扶貧隊
珍珠馬蹄10萬斤,富曬大米6萬斤,這是譚小教估算的觀堂村年度銷售成績單。觀堂村通過成立村民合作社,改變了各家各戶單打獨斗惡性競爭的狀況,村民增產又增收。在年初疫情期間,譚小教他們又開起了網店,通過朋友圈“帶貨”,想方設法增加互聯網銷售,破解了銷售困境。
但如何實現村里產業的持續發展,譚小教有自己的思考:吸引年輕人返村創業,培養農產品種植和銷售技能人才,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徹底阻隔代際貧困。
譚小教注重把發展的新觀念帶進村委班子。他鼓勵村干部們外出取經,一起研究村經濟發展之道,摸索學習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加工、儲存及銷售。他們先后到廣州、東莞、深圳等地尋找客戶,開拓市場,學習線上線下“帶貨”的方法與技巧。同時抓住節日期間村民回鄉的機會,廣泛宣傳,動員返鄉創業。
“現在我終于體會到,參加村民合作社,跟著譚叔叔學習,要比在外打工更有前途,還可以更好地照顧媽媽?!?9歲的返鄉女孩陳仕蓮說。今年春節回家,譚小教找到她并和她談心,鼓勵她回鄉發展??匆姶遄永镞@幾年的變化,她決定留了下來,跟著譚小教學習特色農產品的農產品種植、田間管理、農產品加工、經營銷售。現在的陳仕蓮己成為線上線下銷售的骨干,她個人網上珍珠馬蹄月銷售量突破了500斤。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回村創業。只有把村里的人才隊伍培養起來,大家才能自力更生,持續發展致富,實現鄉村振興。”譚小教不無信心地說。
點擊圖片 查看專題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