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06
夜晚的項目部會議室燈火通明,江蘇吳江元蕩貫通橋項目正在進行每天的工程總結例會。突然,一陣不合時宜的鼾聲打斷了大家熱火朝天的討論。順著聲音望去,原來是彭謙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項目經理陳月新笑著搖了搖頭:“就讓小彭多睡一會吧,咱們接著討論。”
彭謙是今年項目部新進的員工,還沒來得及適應,就投入到了貫通橋的施工現場。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上航局承建的江蘇吳江元蕩貫通橋項目是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工程。建設者將架起一座跨越元蕩湖,連接蘇州吳江和上海青浦的慢行貫通橋。施工工期僅有三個月。項目部加大設備和人員投入日夜施工、交叉施工,確保項目保質保量推進。最高峰時,現場有200多名工人、6臺挖機、19條船同時作業。彭謙接到的第一項任務,便是接鋼管樁。
項目用的鋼管樁最長達30米,需要采用大規格的卡車運輸。為了保證運輸的便捷,不堵塞施工現場的交通,每天凌晨五點彭謙就和同事分班次輪流守在道路的入口處,等候運送鋼管柱的卡車并一路護送至材料堆放區,最后清點確認鋼管柱的各項參數是否符合要求。
剛開始,彭謙還專心致志地完成接送工作。但一天天過去,每天早起接樁與白天施工現場的各種事情,讓他漸漸有所懈怠。有時候,早上接送車,彭謙就偷偷地在卡車里瞇一會,清點鋼管柱也不太仔細。這一切,都被他的“老師”鄧鵬看在了眼里。
一天凌晨,正好輪到鄧鵬和彭謙兩人負責鋼管樁接送工作。剛爬進卡車,彭謙還沒來得及坐穩,就聽到鄧鵬說:“小彭,你知道為什么我們要天沒亮就來接樁嗎?”彭謙還沒來得及回答,鄧鵬就自顧自地說了下去,“因為時間不夠,必須在節點目標前完成所有112根鋼管樁的施工。以現在的速度遠遠不夠,所以必須加快鋼管柱的運輸,同時提高對鋼管柱各個參數的熟悉度。小彭,你知道現在我們都接了哪些類型的樁?參數有什么不同嗎?”彭謙被問得啞口無言,羞紅了臉。第二天,看著彭謙向現場有經驗的施工人員詢問鋼管樁的標高、垂直度等控制參數,鄧鵬知道,昨晚他的話彭謙聽進去了。
此后的一個月里,經常能看到彭謙在現場跑上跑下的身影,中午休息時也總是拿著圖紙向鄧鵬或者其他同事請教。“雖然有的時候你看到他靠在欄桿上閉著眼,好像睡著了。但一有事找他,反應卻相當快。這說明他真的對現場的一切都很熟悉了。”同事梁霖說。陳月新也相當認可這個剛進項目的小伙子,“確實每天起早貪黑的,非常辛苦。他的努力和認真,大家都能看到。”
這樣用心的學習下,彭謙熟練地掌握了打樁的各項技巧。用鄧鵬的話來說,已經出師了,可以放心地把現場交給他。有一次,鄧鵬和其他同事外出。在陳月新的許可下,彭謙擔負起現場指揮的重任。而他也不負眾望,順利地完成了現場的調度指揮,并創下了一天打8根鋼管柱的項目記錄,被同事戲稱為“吳江樁神”。
“其實也沒啥,就是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呀。”看著湖面上蜿蜒的慢行橋,彭謙那被曬得黝黑的臉上,露出了質樸的笑容。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