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發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風采 > 正文
        翱翔九天背后的電科人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16

        5月5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文昌成功升空;

        6月23日,北斗三號工程最后一星在西昌成功升空;

        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文昌成功升空……

        每一次翱翔九天的背后,都有電科人努力付出。即使面對新冠疫情,他們仍用一張張優異的答卷,展現“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不忘使命擔當 全力保障航天發射任務

        “載人航天,來不得半點馬虎,容不得半點失誤。我們必須克服疫情影響,全力保障航天發射任務。”這是中國電科人的思想共識,也是真實行動的寫照。

        在實驗船飛行任務中,中電太極團隊承擔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廳信息化改造升級建設工作。接到任務后,項目團隊迅速行動,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通過研制方案和設計方案評審,于春節前完成了主設備備貨、廠驗及部分基礎布線工作,3月下旬將第一指揮廳、第二指揮廳及綜合飛控廳交付中心用戶使用,系統運行狀態良好,受到了中心用戶的高度評價。

        “有幸參加這么重要的發射任務,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必須圓滿完成此次任務?!?李志謙是54所航天發射戰線的“老人”了,在他得知試驗船飛行任務需要赴文昌前線保障,第一時間報了名。到達文昌后,李志謙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仔細檢查設備狀態,根據測站的任務應急處置方案,提出了改進建議。經反復演練證明,修改后的處置方案更加全面、嚴謹,大大提高了異常處置的效率。

        太陽電池陣作為衛星飛行的唯一能量來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8所的科研工作者經常加班加點,克服一切困難尋求突破。有爭分奪秒、一天奔赴多地參加項目任務的林君毅,有懷孕還堅持進行衛星進場前檢查的張肖君,有堅守生產一線沒見到病危父親最后一面的王瑩,有長期伏案焊接留下頸椎病痛的李晶,有“舍小家、為大家”的蔡華寶……在他們認真拼搏、勤勉不懈的堅持下,終于研發出高效、高壓、大功率、長壽命特點的系統級電源產品,用全自主國產高效電源系統成功賦能北斗三號衛星全球組網。

        在北斗系統運行當中,空地鏈路所傳輸的衛星導航信號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干擾威脅。為解決上述問題,22所的“電波人”投身于對北斗某干擾監測分系統和某質量評估分系統的建設之中。項目科研難度大,他們就夜以繼日泡在圖書館、資料庫中,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資料和相關算法,為項目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項目建設時間緊,他們就焚膏繼晷奮戰在實驗室、裝配車間里,把項目進度盡量往前趕;項目需要大量的實地勘測和外場實驗,他們又毅然決然,背上儀器,扛起設備,投身于高山密林、戈壁海島……

        天問任務的70米天線系統,由39所研制并承建,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地面應用系統。2020年初,70米天線結構安裝進入關鍵時期,因疫情原因現場人員短缺,為保證國家重點工程節點,春節放假期間,工程隊員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至今未曾休假。鉗工組趙偉一口氣進駐工程隊396天;作為工程隊里唯一的女研究生,張潔鈺自2019年10月至發射成功,一直在現場從事技術指導工作……

        電科人始終不忘使命擔當。

        堅持創新奮進 突破一個個技術難

        航天之路,就是創新之路。電科擔當,也是創新擔當。

        為確保北斗三號工程用核心器件自主創新,作為北斗用空間行波管產品的技術總師,12所專家瞿波在國內首次創新性建立空間行波管效率和線性度綜合設計方法,推動國產空間行波管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頂尖水平。其研制的毫米波空間行波管首次批量應用于北斗導航衛星以及北斗導航其他頻段空間行波管產品的研制上,使所有交付產品具備同樣優異的技術指標和良好的可靠性水平。

        星用固放作為衛星通信系統的核心部件,技術難度大,可靠性要求高。王忠作為13所固放組組長和固放技術帶頭人,把固放產品研發當做自己的使命,針對產品開展技術攻關,將星用固態放大器所用的關鍵元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突破了星用固放核心微波功率管的應用技術。

        在火星探測器整個探測過程中,著陸過程技術難度最高,作為著陸巡視器的關鍵設備,進入艙鋰氟化碳電池組要求之“苛刻”可想而知。為此,18所精心研制了鋰氟化碳電池組。這也是鋰氟化碳電池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首次應用。

        高功放是深空測控重要組成設備之一,在大功率發射的場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7所深空測控系統高功放長期參與了我國深空站的建設工作,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落實了多項專題的研究,實現關鍵技術專題的突破完成。

        作為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38所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由于火星發射具有窗口時間限制,且又是新研項目,項目技術難度大,問題一個接一個出現,項目組如同在游戲中“打怪”,一路升級直至圓滿完成任務。

        電科人始終堅持著創新奮進。

        堅守質量就是生命 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航天任務沒有試錯的機會。“產品質量就是生命!”是中國電科人從一而終的追求。

        “天問”工程中,壓力傳感器用于測量各系統的壓力信號,為探測器各系統控制和參數測量提供“第一手數據”。在這過程中,49所始終堅持“零缺陷”的標準,攻克了傳感器重量、小型化、高可靠性等多項技術難題,切實提高傳感器的技術性能、可靠性和環境適應性。

        測控站遍布世界各地,要完成好保障任務并不容易。為完美執行長五B首飛任務,做到“萬無一失”,疫情期間,54所、39所技術人員采用了遠程指導測控站人員和現場技術巡檢兩種形式,對各測控站的承研設備狀態進行了全面檢查和測試,為航天器發射飛行編織了成疏而不漏的“測控網”。

        深空寬帶數據采集與基帶轉換團隊負責的深空寬帶數據采集與基帶轉換技術,是火星探測工程中干涉測量與火星探測器軟著陸全過程實時信號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采用的是新研設備,項目團隊為保障一次成功率,不斷完善硬件設計,盡量縮短硬件研制周期;同時,結合任務需要,進行大量壓力測試,確保探測器能夠精準的降落在火星上。

        電科人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著航天工程產品的質量。

        【責任編輯:家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打印

         

        關閉窗口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中文在线中文A|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大片国产|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观看| 色欲A∨无码蜜臀AV免费播|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无码超乳爆乳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东京热av人妻无码专区|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中文午夜乱理片无码|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学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