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軍:將簡單而重要的工作做到極致
傅建軍:將簡單而重要的工作做到極致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發(fā)布時間:2020-12-02
今年11月29日是江蘇核電傅建軍大師工作室成立一周年,中核集團首席技師傅建軍斯文中透著堅毅,與人說話時,憨厚的眼神會變得略微緊張,只有當談起核電站工藝系統(tǒng)時,才透出一種自信的安寧,這是大家對大師的第一印象。
不到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
冬日的港城海邊冷得出奇,海風像小刀一樣輕刮著臉頰,絲絲扎心。
清晨,傅建軍同往常一樣早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著今天的早會。傅建軍座位緊臨著窗口,密封性自然不是太好。
“我自己選的這個位置。”傅建軍說,“因為這里既可以讓同事們有問題時第一時間找到我,又能夠有自己的小空間可以安靜地思考問題。”
因為距離早會還有一段時間,傅建軍下意識打開右手邊的經驗反饋匯編。
“你都是首席技師了,還翻閱這樣基礎的書籍?”
傅建軍肯定地說,這本書總結了國內外核電站工程、調試及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空的時候都要翻翻,不斷吸取相關的經驗教訓,擰緊安全這根弦,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把能想到的都落實到現(xiàn)場,才能盡量做到少犯錯誤。
每天8點40分,傅建軍所在的調試二處常規(guī)島調試部門開始開會。“我們今天需要將6號機組汽輪機帶真空盤車試驗要注意的問題再次宣貫一遍。”傅建軍發(fā)言說。
同事們按照會議議程,將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傅建軍習慣地將這些問題記錄下來,會后到現(xiàn)場再確認一下,隨后請相關人員集中討論,傅建軍也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傅建軍說:“經驗是一方面,最重要是要去現(xiàn)場確認。因為理論知識再豐富,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也只有實地查看,才能全面掌握相關信息,比如一根管道,它的實際安裝位置、管道長度、有多少彎頭、法蘭以及連接方式等信息。
這樣的工作習慣,讓傅建軍所在的團隊多次避免了“麻煩”。在5號機組海工即將進水前,傅建軍到現(xiàn)場進行巡查,突然他感到兩臺機組SEC002BU閘門槽框架安裝方向有點問題。
傅建軍的這種感覺不是源自直覺,而是源自他對三期工程工藝的了解。
當天中午,設計處的人員通過電話與設計單位進行溝通并最終確認安裝單位將兩臺機組SEC002BU閘門槽框架裝反了。
在5、6號機組調試過程中,傅建軍用這樣的“火眼金睛”多次避免了返工,保障了工程工期進度。
較真的調試負責人
傅建軍的“火眼金睛”源自他對機組工藝的了解。2017年,剛剛回國不足一月的傅建軍就入職江蘇核電,面臨5、6號機組常規(guī)島系統(tǒng)的調試任務。“我早前曾經參加過國內和國外8臺核電機組常規(guī)系統(tǒng)的運行及調試工作,但是從來都沒有調試過百萬級機組,入職江蘇核電,對我來說,一方面彌補這種遺憾,更多的是接受新的挑戰(zhàn)。”傅建軍回憶說,人這一輩子多少還是要有點追求。
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傅建軍欣然接受了這場職業(yè)生涯的“大考”。當他來到田灣核電站現(xiàn)場時,他才知道這場“大考”是多么的艱難。
在常規(guī)情況下,M310機組的設備單調一般由建安單位負責,業(yè)主一般只負責系統(tǒng)聯(lián)調。“5號機組同早前的機組不同,是中國核電首個由業(yè)主單位完成設備單調的項目。即所有的設備,從安裝之后,就要調試人員自己負責開展系統(tǒng)設備的單調、聯(lián)調,業(yè)主單位負責設備單調,這在核電建設史上也是不常見的。”傅建軍說,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編制科學合理的操作方案,精準控制現(xiàn)場和設備,化解設備單調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風險,踐行領導提出的調試理念:調一臺機組,調一支隊伍,調一套文件。
編制如此巨大的調試方案,傅建軍心理也有些“打鼓”,但是他知道這個事情必須要做,還必須做好。“因為邏輯控制是核電站設計基礎,邏輯不清楚,核電站工藝設計肯定會出現(xiàn)問題。”剛剛到工作崗位的傅建軍一門心思地撲到了田灣核電三期工程的邏輯圖審查和路基方案編寫中。
那時候,傅建軍每天早早來到臨時辦公室,對照著邏輯圖編寫邏輯方案。一個個符號組成的邏輯圖就好像天書一樣,傅建軍需要做的就是將這樣的“天書”變?yōu)橐?guī)程中每一個操作步序,經過一年“6+1”、“白+黑”的工作模式,近40份共計上千頁的田灣核電5、6號機組常規(guī)島邏輯試驗規(guī)程編寫完成,傅建軍也成為江蘇核電最“懂”5、6號機組常規(guī)島工藝的技師。
大師帶徒用心而為
“這是我的大師工作室,以后是作為公司技能平臺交流場所,目前調試階段我主要還是在臨時辦公室進行辦公。”
走進傅建軍的臨時辦公室,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種邏輯圖和流程圖。當前,傅建軍所在的團隊正在做6號機組汽輪機非核蒸汽沖轉準備,因此該項目的邏輯圖就被貼在了辦公室墻上,有的地方被綠色的熒光筆涂蓋了。“這是已經完成的部分。”傅建軍介紹說,每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就會帶著團隊的年輕人一起看圖,并到現(xiàn)場確認問題根結,提出解決方案。
傅建軍所在的團隊基本上都是90后,很多年輕人剛剛到現(xiàn)場時,連邏輯圖都不會看。傅建軍就對照邏輯規(guī)程,給他們補課、做培訓,親手帶他們。
在田灣核電三期工程調試的過程中,傅建軍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技術傳承給年輕的調試人員,帶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調試團隊。不僅如此,傅建軍主動收集同行電站工藝上的共性問題,開展研究。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獲取專利高達30余項。
“我永遠記著我入職核電之初心,就是以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守衛(wèi)機組安全。”望著不遠處已經生產運行的5號機組,傅建軍緊了緊神,把目光投向了還在調試當中的6號機組。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