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02
他是一名航天工匠,用精湛的數控加工技術鑄高質量國防重器;他是一名帶頭人,用完善的班組管理將團隊打造成任務攻堅的“主力先鋒”;他是一名講師,秉承一顆匠心傳承技藝。他是周濤,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三發公司數控加工中心操作手,全國技術能手。航天事業廣闊的成長平臺和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練就了他技術和管理的“多面手”,更是車間里最忙碌的“跨界”工匠。
“第二屆全國刀具應用技術大賽第一名”“中國技能競賽——中國航天科工第七屆職業技能競賽數控車工組第三名”“北京市豐臺區首席員工”“三院技術能手”、中國國防郵電職工技術協會數控車工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33歲的他,用16個年頭、近6000個日日夜夜,從“車床新手”到“航天工匠”,精心傳承工匠精神,打造了一支能打善戰的航天數控專業高技能團隊。
如果成功有捷徑 只能是勤奮
2004年11月,周濤帶著畢業實操第一名的成績,走進航天三院31所,成為一名航天人。
初到車間,周濤被分到普通車床組。當師傅帶他到現場了解加工產品時,從學校帶來的那些自豪感全都消失了,也激發起他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作為“新兵蛋子”,周濤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遇到什么問題,怎么解決的,都一一記錄在小本子上。隨著小本子凝練的智慧越來越多,憑借過硬的技術功底,2007年周濤被調至數控班組,開啟了他的數控探索之路。
從數控編程、電腦繪圖開始學起
時至今日,周濤依然記得奮戰完成一件試制新產品的編程及加工后洋洋得意展示講解的高興和滿足。
小崗位也有大創新
“科技強國,航天報國”,是每一位航天人的神圣使命。立足崗位,精益求精,淬煉絕活,用高精度的關鍵產品,實現報國夢想。
在周濤看來,“創新”就是將自己的各種想法、技巧匯入工作的點滴中,以此保證產品質量,提升工作效率。從此開始了他的數控之路,十多年來,創新技術難關,多個型號的關鍵產品通過他的雙手完美展示。
周濤在尋找金點子
自制刀具、優化工裝、設計夾具量具、改進封頭殼體加工方法......這些金點子,都是他“實踐經驗+靈感”琢磨出來的。
周濤的金點子
從同事用壁紙刀切西瓜得到靈感解決技術難題,將產品交檢合格率由30%提高到100%,加工檢測方案被廣泛應用到多種航天產品研制生產中。
“這個重擔我來挑”
“時間緊、責任大,我必須把重擔挑起來!” 2017年,為了適應任務發展需要,公司籌建關重產品生產線,他毅然擔起了這份重任。
“一條高質量生產線建立靠的是集體力量?!敝軡钪@個道理,任務重,生產周期緊,全新的設備,年輕的團隊,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在管理上下功夫。通過“任務細化、過程協調、瓶頸改善、跟蹤確認、每天總結”的方式制定作業指導書。大家一起摸爬滾打,從零起步,僅用不到一年時間成功打造了一條高質量數控生產線和一支能打善戰的數控專業主力先鋒團隊。
帶領同事一起組建全新生產線,全程參與設備安裝、調試、試運行
周濤和他的數控兄弟姐妹
師帶徒傳承“工匠精神”
在周濤看來,技術出眾只能稱之為“工”,做好技術傳承才能稱之為“匠”。
“現在的新人大多熟練電腦、善用軟件,他們更需要加強的是堅持和恒心,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練就一番真功夫。
在工作中,周濤傾注了大量心血培養90后、00后,使他們成為技術骨干。在對班組人員進行理論培訓的同時進行實操教學,他要通過這個看似最容易的方法讓大家快速成長起來。
周濤給新入職同事講解刀具測量方法
幾年下來,周濤已經培養出10多名優秀技能人才,成為了航天裝備制造領域數控生產線上的主力軍,他帶領團隊在航天事業的征途上繪就“最美青春”。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