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19
“他平時寡言少語,一門心思全在工作上。”“他特別嚴謹,每張圖紙每個細節都要逐一核對把關。”說到劉偉,鐵建重工隆昌公司基建設備部的同事們對他滿是敬佩。一副手套,一個頭盔,一身工作服,有時候在車間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從基層技術人員到自動化設計、維修技術專家,機構設計專家;從普通職工到成為四川省“勞動模范”。10年間,他就像一匹飛奔的快馬,不停地奔走在生產線上,譜寫出一曲奮斗樂章。
彈條線上不斷摸索
2009年初,鐵建重工隆昌公司啟動彈條自動化生產線項目,他承擔起了建線的重擔。在當時,國內還沒有成功應用機器人生產鐵路彈條的成功案例,他靠著自己摸索,僅用一個月便擬定出可行方案。提交后,又馬不停蹄設計自動上料機、油池防火控制、在線檢測控制、設備聯控系統等,現場指揮設備安裝就位。投入生產后,他同生產人員一起倒班生產近半年,實時觀察生產狀況。
“大家都很辛苦,經常加班到凌晨,沒日沒夜的工作。”回想起那段時光,劉偉感觸頗多。“然而成功的那一刻,我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沒有白費。那段時間我也收獲了很多,很充實,對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問心無愧。”
在完成自動化建線任務的同時,通過觀察、討論、請教、學習,花費較小資金,對人工生產線原有設備進行改造。對棒料清洗機計數改造,減輕了工人人工計數的勞動強度及降低了計數誤差;對彈條生產上料機改造,減輕工人勞動力;設計彈條生產分選機構,保證產品質量;設計油池防火裝置,保證生產安全;設計自動供油系統、排煙系統、降噪系統等。以員工為重以質量為重,默默行走在生產線上,獲得了工人的好評及領導肯定。
在這期間,他逐步改進模具20余項,輔助設施20余項,控制系統10余項,取得了國家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三項。從設備、模具、技術上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開創了國內高速鐵路扣件自動化生產的先河。隨后陸續又建成了3條鐵路彈條自動化生產線,一年能生產彈條1500W件,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
2015年初,他在工廠的指示下,組建了5人的工藝優化組,負責新園區生產線布局設計,工藝優化。為了圓滿完成這個百年工程,給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讓企業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他帶領同事共同學習數字化工廠軟件、三維軟件、編程軟件。緊密鑼鼓出差到河北,浙江等地去學習先進經驗;花費大量時間測繪,建模;加中班,加周末,耐住困乏,時刻鞭策自己。在此期間,建設完成了彈條二合一自動化生產線系統、生產用軟水集中變頻冷卻循環系統、壓縮空氣系統、共同支架系統、螺栓壓型自動化系統、螺栓二合一熱制絲系統等,形成各類型專利20余項。
以他之名授牌工作室
2015年,劉偉榮獲“四川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隆昌市總工會授牌成立了“隆昌市劉偉勞模創新工作室”。幾年時間里,勞模工作室從最初的25名成員已發展到40名成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團隊開展了各類新產品研發、新工藝和技術革新,并不斷在產品質量上尋求突破和優化,先后完成了粉末冶金閘片、電泳涂漆、鋼軌打磨砂輪生產線建設以及合成閘瓦廢氣、粉塵治理系統建設、工務器材車間降噪、螺栓除油清洗機的配置等,有效改善了車間作業環境,進一步保障了職工的身體健康。同時組織開展了24項改進項目,其中《3020鉚接型預埋槽道沖孔質量提升》QC項目榮獲“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優秀質量管理小組”榮譽稱號。
2019年,劉偉榮獲第二屆“四川工匠”稱號,四川省總工會授牌成立了“劉偉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同年被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命名為“劉偉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劉偉勞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共取得授權專利55項,創新成果3項,為企業創造了5億以上的經濟效益。
“工作室雖然以我命名,但這是每位成員一起奮斗出來的,他們也都是頂梁柱。因為有大家的共同付出,才推動著隆昌公司不斷發展和進步。”說到勞模工作室,劉偉感到很自豪。
在今年全面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勞模工作室成員積極參與,勇挑重擔,12名成員加入了防疫志愿隊。他們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職期間,劉偉個人便獲得國家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2018年11月,鐵建重工隆昌公司任命他為基建設備部部長。10年時間,他把自己詮釋成為“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代名詞。現如今,他正積極推進粉末冶金、合成閘瓦、預應力錨桿、鋼軌打磨用砂輪等生產線的建設,為企業的“規模化+高質量”發展繼續奉獻著自己的熱血。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