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來: 在伶仃洋上成就光榮與夢想
楊潤來: 在伶仃洋上成就光榮與夢想

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8
近日,中交集團所屬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西人工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取得重要突破,圓滿完成既定任務。項目部副總經理楊潤來興奮地說:“西人工島隧道澆筑施工越來越順利,創新工作室的青年骨干可以出師了!”
楊潤來創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4月,作為“領頭雁”的楊潤來曾獲評天津市勞動模范、中交最美職工、中交集團十大優秀青年。十年來,他堅守在伶仃洋這片帶給他光榮與夢想的海域,參與建設了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超級工程。
深中通道項目工期緊、技術難度大,施工需要克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難題。楊潤來深知越是這樣的超級工程,越需要優秀的技術、管理人才,為了讓年輕技術人員早日獨當一面,他挑選了一批技術理論基礎良好的骨干加入創新工作室。他說:“我們要將自己的所學傳承下去。”
在楊潤來看來,一名優秀的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樸素的實干精神、扎實的技術功底以及突出的解決問題能力。工作室剛成立的時候,相當一部分成員并沒有外海人工島施工經驗。楊潤來便系統梳理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心得與經驗,將他參與的“深基坑及島隧結合部施工關鍵技術在離岸海上人工島中的應用”等世界級技術難題的資料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工作室成員。
“每當臨近項目重大節點,師傅無論多忙,每天下班后總會抽出兩三個小時,專門為我們講解工藝要點。”主辦技術員柳陽回憶說,“師傅的思路非常清晰,不論多復雜的工藝,也能剖析得非常透徹,極大提升了年輕人攻克難關的信心,大家的進步也是一天一個臺階。”
很快,創新工作室全員迎來了一次大考。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地處珠江口,是淡水與海水的匯合處,氣候高溫高濕,且水體富含金屬離子,腐蝕性較大,為預埋段澆筑質量帶來極大挑戰。“這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要用你們的智慧解決它!”楊潤來給大家豎起了攻堅的靶子,年輕技術員們鉚足了精神展開研討,“澆筑混凝土時入模溫度不能過高,否則表面會產生氣泡和干縮裂縫”、“大體量澆筑混凝土,如果水分蒸發不及時,那么模板會出現‘爆模’,擠壓出裂縫”……20多次的技術討論會,問題被一一攻克,也為混凝土施工指明了方向。
2020年8月30日,項目部提前60天完成了西人工島175米大體積混凝土暗埋段隧道澆筑,楊潤來帶領大家研發出智能混凝土控溫系統,將混凝土平均澆筑效率從每小時29立方米提升到每小時48立方米,生產效率提升40%以上。
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已對外輸出4名青年骨干走上領導崗位,通過開展科技攻關、合理化建議、QC小組、深中講堂授課培訓等形式,培養了13名青年優秀技能人才。同時在學術期刊上累計發表科技論文33篇、取得33項技術專利。對于青年技術人員的成長,楊潤來滿懷希望:“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加入到創新攻關的隊伍中,通過超級工程的歷練,他們能夠快速成長,為項目發展提供創新動力,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提供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