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9
三八節前夕,哈電集團電機公司制造工藝部工藝員王新洪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1991年大學畢業后的王新洪懷揣著熱愛與夢想來到哈電集團電機公司成為一名制造工藝工程師。
王新洪第一次執行現場技術服務是與師傅一起在被譽為“中國水電之母”的吉林豐滿水電站完成的。從駐地到施工現場沿著山路行走,單程步行要40多分鐘,每天往返四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沿途不但要小心避讓呼嘯而過的大型工程車輛,還要擔心草叢是否有蛇出沒。
工地現場的工作強度很大,拿最簡單的工序——測量來說,一個相當于幾個房間大的部件,精度要求控制在0.01mm級,需要用大型千分尺來測量。6米多長的大型內徑千分尺是用特殊的鋼材制作的,兩個男同志一起抬都很吃力,王新洪抬了不到一分鐘便雙手發抖。為了保證測量精度,王新洪索性單膝跪在鋼板上,再將手肘支撐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測量一次便換一次腿。一天的工作下來,王新洪的雙膝已經發青。
產品就像王新洪的孩子一樣,在日復一日的精心勞作下,它逐漸成長、精壯,心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000年,三峽項目的建設駛上快車道,這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工程,世界矚目。按照安排,三峽的左岸建設是與國外公司合作進行。工地現場需要對發電機安裝進行一次尺寸補償,補償的數值要經過縝密的計算才能下發給施工單位。外國專家奮筆疾書計算了6個小時,邊算還邊看王新洪是否在偷看。
算完后,他將厚厚的一沓紙扔了過來,略帶傲慢的語氣說:“檢查一下。”王新洪看了20分鐘,圈出了3處計算錯誤,并在旁邊給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他拿著王新洪返給他的復核結果,表情從狐疑到驚訝。第二次進行尺寸補償時,他讓王新洪先算。王新洪又用了20多分鐘的時間計算完成,而他卻用了1個多小時來復核,結果準確無誤,這個戴著有色眼鏡的老外才徹底服氣。王新洪這個弱女子用扎實的理論功底爭了光!
三峽左岸項目后,王新洪帶領團隊在大型水輪發電機制造技術國產化方面持續努力工作,刻苦鉆研,實現了三峽右岸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全面國產化,質量和性能一臺比一臺好,23號和24號機組更是達到精品標準。2004年,哈電集團電機公司開始引進抽水蓄能機組。機組引進后,在短時間內將制造技術國產化,并進行多次優化提升。而今,哈電集團電機公司的抽水蓄能機組制造技術水平已遠遠優于西方,獲得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目前,哈電集團正在向世界水電的“無人區”進發,正在制造的白鶴灘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世界最大。1臺機組就可以同時點亮300萬個家庭。
王新洪很自豪的說:“我們牢牢掌握了大型水輪發電機組這個‘大國重器’的關鍵制造技術,為世界提供動力,為人類帶來光明,讓龍江女工在中國乃至世界水電發展史上綻放異彩。”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