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22
夢想、堅守和責任,用這三個詞概括蔡鵬飛奮斗的青春再合適不過。
蔡鵬飛大學畢業后走進了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12年來,經歷了柴木鐵路、青蘭項目、共玉公路和國道318等高原項目的鍛煉,讓蔡鵬飛成功完成了從實習生到技術員、從工程部長到項目總工程師的角色轉換,他也迅速成長為優秀的高級工程師。憑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對企業負責的態度,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先后榮獲中國鐵建集團公司“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堅守中踐行高原精神
柴木鐵路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近4000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0%左右,早晚溫差高達 20攝氏度……絕大多數人到了這里,都會出現頭痛、胸悶、氣短、心悸、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癥狀。蔡鵬飛從來到高原的第一天開始,該來的反應全來了,胸口憋悶氣喘、頭痛、消化不良、血壓上升,一度折磨得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如何盡快適應當地的環境?他知道一個好身體才是做好技術管理工作的根本,為此,他堅持每天步行工地來鍛煉身體,不斷突破自己的身體極限,以期盡快克服高原反應。
在柴木鐵路項目,為了更快更好地進入角色,他白天完成日常工作任務,晚上見縫插針的翻閱專業書籍,補充業務知識。他還抓住一切學習機會,經常向經驗豐富的工人學、向師傅學、向同事學、向監理學,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施工經驗,很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2009年5月,該項目基本完工,項目其他同事陸續調到其他項目,只有他還堅守在高原。為了圓滿完成全線收尾消缺工作,蔡鵬飛白天帶著十幾個工人沿線施工,晚上就搭兩頂帳篷住在鐵路邊。2009年7月的一天,晚上9點多,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不到兩小時,地面積水已達50厘米,帳篷里的被褥全部被水淹了。四野茫茫,一片沼澤,最近的村莊也在幾十里外,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他和十幾個工人只能齊膝在深水里,瑟瑟發抖地站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才返回駐地休整,他也從此落下了關節炎的老毛病。
堅守在柴木鐵路的那幾年,他只有兩個春節趕在了除夕前一天回家。可只要下了高原,無論什么時間,只要需要,他都會立即趕往項目。也是在這幾年里,他把難熬的堅持變成了忠誠的堅守。在采訪中,他說,“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精神已經在自己心里扎了根,將是一生堅守的信念。
攻堅中執守工匠情懷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品質,在蔡鵬飛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現。面對施工中各類技術難題,他總是秉持著耐心雕琢、臻于至善的精神。“我們再研究研究”,是他對待技術工作的日常姿態。
2011年5月,該公司中標共玉公路A7合同段,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遣蔡鵬飛擔任該項目工程部部長。上場初期,為了盡快熟悉工作環境和項目的具體情況,他每天與測量班一起,沿線尋找、復核水準點,查看公路沿線的結構物狀況,為后續的征地拆遷,砂石料場、取棄土場選址奠定了堅實基礎。
姜路嶺隧道是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隧道左線長2925延長米,隧道右線長2845延長米,隧道平均海拔4300米。由于處于多年高原凍土帶,圍巖破碎,地質非常不穩定,其施工技術屬國內乃至亞洲首例。面對復雜多變的圍巖和經常出現的變形、塌方等施工難題。在施工中,他帶領項目技術人員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在圍巖薄弱、安全風險高的施工段,加強對凍土溫度、環境溫度、暗洞段初期支護變形等進行嚴密監測,以監測數據指導施工,通過對開挖后初期支護變形情況監測,確定初期支護成環封閉時間及一襯、二次襯施工時間,以確保初期支護變形未侵入一襯前施工完一次襯砌。
在他和同事們的攻關下,項目部成功攻克了多年高原凍土隧道明洞開挖難、防護難,暗洞開挖支護難、沉降量難以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現場施工技術管理、技術創新成果優異。他參與編寫的《共玉高速公路A7標姜路嶺隧道綜合施工技術》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工法;《高寒高海拔地區多年凍土地層隧道施工技術》獲2012年度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優秀論文二等獎,并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工法;《高原多年凍土區隧道二次加強襯砌施工工法》獲評2015年度國家鐵路局工法;《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獲中國交建2014-2015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高溫多年凍土區大斷面公路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等更是為我國高海拔和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要精益求精,我們再研究研究”的態度在他身上看到了實效,而他努力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
實干中彰顯使命擔當
每次提到自己的家人,蔡鵬飛也忍不住眼圈泛紅。長年累月待在高原,使他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就像他說的,感覺十分虧欠自己的家人。
2018年,國道318項目上場,作為該公司在西藏市場開拓的第一個項目,建設意義重大。2017年年底,剛從共玉公路下來的他接到了公司的電話,想讓他擔任西藏國道318項目總工程師。得知該項目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勸他慎重考慮,連續多年待在高原,再好的身體也會吃不消。他在簡短考慮后,決定服從公司的安排。他對家人說:我已經習慣了高原氣候,而且對高原項目施工有經驗,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了,要為企業考慮。
由該公司承建的國道318項目主要工程包括凍土公路及隧道工程,路線全長6.203公里。而作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的覺巴山隧道全長3580米。隧道整體強度及穩定性較差,期間穿插有富水帶、破碎帶且高寒缺氧,環境惡劣、施工難度極大。針對隧道施工現狀,他認真組織編制隧道施工方案,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嚴格執行隧道施工有關規范、標準,嚴格執行隧道施工圖及技術要求,積極推廣及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得運用。積極聯系公司內部專家優化爆破方案,通過調整炮眼間距、藥量、鉆孔角度等工藝,解決了多次補炮問題。2018年8月,由于降水原因,隧道出水量大增,為解決反坡施工、反坡排水問題,他創造性地制作了一個移動水箱,先用三個5.5千瓦的小水泵從臨時積水坑并聯抽水,集中到水箱里,再用64千瓦的大水泵從水箱往外抽,有效解決了隧道涌水問題。經過長時間的優化和改進,覺巴山隧道施工始終安全平穩推進,并創造了月掘進110米的紀錄。
“師傅的技術、人品以及敬業精神都是我們的榜樣!”已經調回該公司總部的蔡鵬飛徒弟王永劍告訴筆者,“我感覺師傅身上的東西怎么都學不完。”
如何利用好高原施工總結出更多的技術成果,帶出更多的青年技術人才,為今后高原項目施工提供可靠的技術經驗和人才儲備是蔡鵬飛為自己列出的思考題,也是他作為技術帶頭人的使命擔當。
對于每年新分配下來的工程技術類大學生,他都要為他們逐一規劃好學習進程,組織項目技術人員學習、考試、座談,把技術要點、施工注意事項,包括生活經驗,事無巨細,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他的實干精神也帶動著每一位青年人腳踏實地學習成長。開工至今,他的技術團隊走出了10多名技術骨干,4人相繼走上了工程部長、工區總工、副經理以及項目總工崗位。
情懷不舍,逐夢向前。12年的雪域堅守,蔡鵬飛從普通技術員成長為國道318項目總工。困苦磨煉了他的意志,難題提升了他的技能,榮譽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始終默默無聞、踏踏實實地在高原上奉獻著青春與熱情。正如他所說,“我熱愛工程,熱愛企業,已經把全部熱情投入施工管理工作。今后,我將帶著榮譽,帶著企業的信任,一如既往,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