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4
被譽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正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從“一張白紙”勾畫藍圖,精抓實干,向著未來之城前進。在這里,中交雄安基礎設施事業部經理王衍英帶領團隊歷經過無數艱苦鏖戰,創新百余項成果。用青春和汗水,勇擔千秋之城的建設重任。
勇擔“千年大計”重任
2018年3月,雄安新區開發建設加速,王衍英積極響應號召,毅然踏上雄安這方熱土。剛到新區,迎接他的就是一個又一個急難險重的任務?!靶郯残聟^在白紙上規劃建設新城,項目推進刻不容緩,每個項目都是硬骨頭,經常是凌晨開完會,上午就要出方案?!蓖跹苡⒒貞浾f。
當時即將迎來“五一”小長假,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將首次向公眾開放,這是王衍英團隊面對的首個“攻堅戰”,而擺在他面前的卻是道路擁擠和不完備的運輸方案。“必須拿出最完美的方案?!睘榇耍跹苡⒚刻鞄ьI著團隊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提前對接新區道路使用需求、優化場地建設方案、評估預期交通流量……每個細節都像“放電影”一樣在王衍英的腦子里預演。
他每天堅守現場,緊盯進度,第一時間解決突發問題,終于在72小時內完成城市交換中心的建設并制定出交通導行、停車管理、換乘服務等一整套完備方案。方案的實施,加速了城市交換中心的高效運營,3天內成功完成導行車輛7千余輛、換乘乘客5萬余人。
2019年,王衍英團隊承擔起雄安新區千年秀林管護用房——“秀林驛站”的建設任務,需要在極短時間組織大量物資材料。當時臨近春節,物流停擺,工廠休假,再加上突降暴雪,生產廠家不能按時發貨。王衍英針對此情況逐項研判,建立了一整套應對方案,有效解決了物資供應問題。
徹底解決了物資供應問題后,為了保證施工進度,王衍英帶領團隊開啟24小時晝夜施工模式,施工現場處處能見到他的身影。他與工人一起,扛木材、打磨材料,僅用9天時間就設計建設了一座高質量、全木結構的“秀林驛站”,受到雄安新區的表揚。
追趕“創新之城”節奏
“無創新,不雄安,在新區的創新之路并非想象的那樣簡單,從理念到方案,從設計到實施,每個環節都是國際標準?!蓖跹苡⒄f。
在解決新區臨時道路通行難題的問題時,王衍英創新提出“裝配式道路”理念,他帶領團隊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為新區設計建設1.6萬平方米的裝配式道路。為了精確采集數據,他徒步在2公里道路上往返數10個來回進行觀測,每天要走4萬多步。憑借這股拼勁,他改進面板尺寸厚度、面板連接方式等4次創新優化,為新區建設11條裝配式道路,成為新區永臨道路結合的最佳解決方案,使裝配式道路在新區得到大范圍推廣。
雄安新區提出裝配式綜合管廊研究課題后,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任務如大山一般壓在王衍英的肩上。
緊要關頭,王衍英化壓力為動力,集合精兵強將組成“智囊團”,先后經過200多次討論,提出了大節段預制綜合管廊理念,并對管廊預制、架設安裝、精準對接等25項核心技術日夜攻關,攻克了全斷面澆筑、廊上運廊、接縫防水等數十項難題,最終“千噸級綜合管廊成套技術方案”成功出爐并順利完成足尺試驗,為后續參與雄安綜合管廊項目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衍英團隊為新區貢獻的百余項創新成果正在逐步轉化落地,助力中交集團在雄安新區累計中標70余個,贏得10個“第一標”。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