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在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的“拓荒”歲月
劉洋: 在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的“拓荒”歲月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25
在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所屬的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鈾業公司”),有這樣一位“犇”跑者,他是海外鈾礦山建設的“拓荒者”;他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爭當國際化運營的“排頭兵”;他以專業的水平和嚴謹的態度攻克技術難關,爭當技術攻關的“急先鋒”,他就是劉洋!
從大學畢業生,到高級水冶工程師,再到中廣核鈾業斯科有限公司(簡稱“斯科公司”)北京團隊負責人,劉洋把九年的青春時光獻給了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一路走來,劉洋克服了礦建期的緊張艱辛、運營初期的痛苦磨合和運營平穩期的經營壓力,在湖山鈾礦這個“磨刀石”上磨礪出一身真本事。
海外鈾礦山建設的“拓荒者”
2013年4月,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建設動工。現場是一片荒漠戈壁,只有幾間集裝箱臨時搭建的辦公室。劉洋是這片荒漠中最早的“拓荒者”之一。初到納米比亞的劉洋就遇到了幾大挑戰:專業經驗不足、英語溝通不暢、外方同事不信任。
為了快速適應環境,劉洋從最基礎的可研文件翻譯工作開始,逐步參與工藝計算、運行風險分析、設計文件審查。同時,他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強化英語能力。經過長期專業積累和現場工作磨礪,他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專業工程師。
2015年底,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進入投產前最關鍵的調試準備期。劉洋主動加入任務最重的調試團隊,負責礦漿區的設計變更和生產調試工作。此后一年,劉洋參與全廠超過10起重大設計變更,主導完成了逆流洗滌工序(CDD)的溢流槽改造、旁路管線改造、卸料斗改造等關鍵改造項目,完成65個子系統、6515臺設備的調試工作。調試后期,劉洋與其他5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現場突擊隊,每天食宿均在礦山現場,以便隨時協調處理突發事件,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5小時。
經過劉洋和團隊的不懈努力,納米比亞湖山項目終于在2016年12月30日成功產出第一桶鈾產品,從礦建到投產僅歷時3年零8個月。
國際化運營的“排頭兵”
湖山實驗室承擔著地質、采礦維修、水冶、環境等多個部門的生產控制、條件監控、質量控制等任務,可謂是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的“眼睛”。2017年是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從建設期到運營期的轉折之年,在這個關鍵時刻,湖山實驗室主管突然離職。劉洋臨危受命,擔起實驗室經理一職。而此時湖山實驗室中9名分析工程師、62名操作工、2名承包商人員,分別來自4個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和技能水平均不相同。
如何快速凝聚隊伍、提高生產水平?劉洋主動謀劃、積極開展大量準備工作,總結出“重點監控”“專人負責”“穩定隊伍”“技能提升”和“溝通協調”等管理要點,在每個班組內培育了至少一名技術骨干,實驗室的分析質量和速度得到了明顯提升。
技術攻關的“急先鋒”
2019年初,劉洋結束了6年的外派生活,回到鈾業公司北京總部,擔任斯科公司計劃工程部高級工程師兼北京團隊負責人。此時,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磨機可動率低一直制約著生產提升,其中最常見問題就是振動篩故障。劉洋協調國內外十多位專家開展了兩次專題研討,到紫金銅礦、烏山礦等礦山調研取經,考察了五家振動篩廠家和設計院。經過前后方團隊的反復論證和選型試驗,納米比亞湖山鈾礦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新型篩板更換,大大提升了振動篩的可動率,實現了“小技改、大作用”。
低品位礦石的回收率高低,是決定納米比亞湖山鈾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勝負手”。在湖山低品位鈾礦石大型堆浸試驗研究中,劉洋擔任項目總協調負責人,協調國內外多個合作單位和專家團隊分析問題,修改試驗方案,并克服了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推進現場試驗。2020年底,堆浸試驗順利通過驗收。
這就是劉洋,一名普通的中廣核員工。九年來,他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工作做好,書寫了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