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28
在海拔3400多米的門源火車站施工現場,氧氣含量少、氣候極度干燥,每年的有效施工期僅有5個月……而這一個個施工難題,在38歲的劉雙合眼中都不是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瑪峰”。作為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門源站改項目部的項目經理,劉雙合先后參建了康祁公路永定河大橋工程、廣珠鐵路珠海西站工程、承隆改線、唐山二環路等一批重點工程,用一個個匠心工程,踐行著自己最常說的那句口頭禪——“用心做事,把事做好”。
缺氧,但不缺精神
今年年初,來不及多休假,劉雙合直奔位于青藏高原的門源火車站。剛上高原,頭疼、失眠就成了大家伙頓頓不落的“家常便飯”。每次爬上腳手架,都要先喘一會兒才能說話,要不心臟感覺像要跳出胸腔一樣。“雖然這里‘缺氧’,但我們絕不缺精神!”劉雙合握緊雙拳,眼神堅定。
不僅如此,“砂卵石、大孤石,全讓我們碰上了!”極不穩定的地質條件,在鉆孔樁時極易塌孔,為施工雪上加霜。為確保117根鉆孔樁的成樁質量,劉雙合果斷帶領工友們采取“加長護筒”的方法,有效防止了樁孔周邊坍塌。與此同時,為防止混凝土在零下20度的低溫環境中凍漲,他決定采用抗凍融混凝土進行施工。然而門源縣唯一的一家小型混凝土拌合站不是24小時營業,完全不能滿足施工需要。混凝土的供應量跟不上,就會對工期造成負面影響。事關重大,他積極行動,多方協調,把原本每天只供應7個小時的混凝土拌合站,談成24小時供應,確保一有指令、隨時頂上,為施工大干提供了堅實基礎。
海拔高,士氣更高
在“世界屋脊”上干工程,對很多人來說一輩子也趕不上幾次。為了讓大家更快融入門源項目部這個新“根據地”,劉雙合帶領項目部定期組織座談會,技術沙龍,業務培訓等活動,讓眾人拾柴,用人心的暖驅散高原的寒,點燃開路先鋒熊熊燃繞的建設斗志。
開工前,項目部堅持奮戰高原不下線,每天大會小會不斷,心中的聲音只有一個:不放過每一份施工圖紙,不遺漏每一處工程結構,不算錯每一筆工程預算。
高原上總有新問題。劉雙合未雨綢繆,提前帶領大家虛心請教建設單位和設計院,一來二去,積沙成山,與兄弟單位建立了比高原大山還堅實的感情。項目員工梁松來說道,“這些都是劉雙合經理傳授的好經驗,比高原上的陽光還金貴”。
高原施工,迎風斗雪。大膽在重要節點、關鍵崗位使用年輕大學生,給任務、教方法、壓擔子,“傳、幫、帶”工作一個也不落下,一批年輕骨干迅速成長,在世界之巔挑大梁、干大事。
向前跑,義無反顧
2019年9月份以來,劉雙合每天早上一睜眼,就覺得右眼前有個小黑點,開始也沒在意,照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日常施工中。等到10月份,小黑點越來越大,已經阻礙視線了。劉雙合趕忙到西寧的醫院看病,“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診斷證明,沉甸甸地交到了劉雙合手上。
視力明顯下降,眼鏡架上鼻梁,卻沒有壓倒劉雙合的意志。面對這種只能控制,不可恢復的眼疾,醫生建議轉到北京治療,劉雙合第一時間還是習慣性地回項目部處理完各項工作后,才開始啟程。回到北京的醫院,醫生直接安排讓他住院,因為再拖下去,視力會進一步下降。面對眼疾,劉雙合沒有慌張,積極配合治療。但是一想到心心念念的工程,劉雙合卻每天寢食難安。
住院的一個月里,雖然人在醫院,但心卻早已經穿山越嶺,飛到了高原之上的門源工地。項目部里的大事小情,他通過手機隨時了解掌握情況,樁樁件件都沒落下。雖然醫生明令禁止重回高原工作,但劉雙合在出院的第二天,就義無反顧地坐上了回門源的飛機。“自己的事,就要干完,還要干好。”劉雙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就這樣高原奮戰不放棄、攻堅克難不停歇,劉雙合和建設者們成功地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了新門源火車站。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精神和敢當“開路先鋒”的大無畏精神,最終戰勝了來自高原給出的高難度答卷,贏得了建設大考的勝利。而這,遠不是終點。未來,這個以“熱愛、堅持、實干”為題的故事還將繼續……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