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相:讓民族品牌汽車閃亮是我勇往直前的動力
曹國相:讓民族品牌汽車閃亮是我勇往直前的動力

文章來源: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5-31
每當走進車間,時常能見到蹲在生產線旁、挨個工位找突破的技術專家曹國相。十幾年如一日,他一個難點一個難點去破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積累,是熱愛讓他執著堅守,堅守實現突破。
既要高學歷也要高能力
“我從小特別喜歡汽車,所以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汽車工程,當年特別高興一畢業就能到一家汽車動力總成研制企業工作。”曹國相告訴筆者。
2008年,剛剛畢業的曹國相來到了東安汽發。為了讓新員工更快速地了解企業及產品,東安汽發將見習崗位設置在了生產一線,見習期間有人喊苦、有人喊累,也有人忿忿不平,認為自己從名牌大學畢業卻在生產一線見習是被大材小用了。然而,曹國相卻覺得這是一個為“薄發”而“厚積”的機會。
當時,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東安汽發加大產能提升力度,一線生產一度調整為“三班倒”,每一個制造環節都必須在保證產品實物質量的同時,想方設法提高工作效率。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促使曹國相快速掌握了公司發動機產品與生產的基礎知識,他每天主動完成2個班次的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掘書本知識的真正價值,用行動做到“高學歷更注重高能力”。
再難啃的“骨頭”也要迎難而上
由于自動變速器的核心技術一直都被國外企業封鎖,國內車廠需要的自動變速器只能依賴進口,東安汽發若想成為國內首家掌握自動變速器核心技術并投產的汽車動力總成研制企業,啃這塊“硬骨頭”的難度可想而知。
2009年,曹國相憑借著扎實的理論與實踐功底,加入到自動變速器項目室參加自動變速器項目的籌建工作。那段時間,沒有催促,曹國相自我加壓,成了技術中心檔案室的常客。他翻閱大量資料,自學自動變速器產品知識,并成為了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還在實習期便通過了赴日本三菱公司研修自動變速器測試技術申請的員工。研修期間,他白天在工廠觀看工人們操作,進行技術交流;晚上將白天所見所聞進行總結,仔細琢磨研究工人的操作要點,為回國實驗做好了充足準備。
回國后,曹國相便住進去倒班宿舍,壓縮休息時間。埋頭于工藝文件和資料中直到夜深人靜。他按照實車路況條件對程序參數進行不斷反復實驗修改,協助試驗器設備廠家重新編寫自動變速器在線實驗規范,把原有的18項測試參數優化到67項,使試驗步驟更加完善,解決了換擋過程控制參數設定的技術問題。歷時18個月,他終于使自動變速器產品的測試通過率由最初的51%提高到96%,為自動變速器產品的批量生產提供了堅實的技術積累。
有一種責任叫“傳承”
“一人百步不如百人一步”是東安汽發人刻在骨子里的傳承觀念,于是這里有了“師帶徒”傳統、有了企業內訓師隊伍、有了各類學習小組,兼容并蓄,抱團進步。每一個攻關難點前面,總會有一群人并肩戰斗。參加工作至今,曹國相不斷成長,從徒弟到師傅,從優秀員工到十佳員工,從哈爾濱市勞動模范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一步一個腳印。從4AT、6AT到8AT,曹國相配合技術部門,帶著團隊一步一步實現了公司發動機與變速器“兩翼齊飛”的夢想,他還將自己的工作成果整理成冊,編寫了5本自動變速器生產培訓教材,這套教材至今仍是東安汽發自動變速器生產培訓的教科書。
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曹國相每天一邊開展生產組織工作,一邊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團隊、編寫培訓資料,一邊不停地吸收更新、更核心的技術知識。他立足技術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傳承,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生產現場疑難的質量、成本、效率問題。曹國相常說:“造出我們自己的優秀自動變速器,讓民族品牌汽車不再受制于國外企業,是我們勇往直前的動力。”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