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7-07
周創彬是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調試中心專項試驗資深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1年,周創彬畢業后到大亞灣核電站工作,從此潛心投身核電建設之中。他專注核電運行和調試領域30年,從一名現場技術員成長為核電技術攻關能手、核電運行調試領域領軍人物,多次解決重大技術難題,因此被業內尊稱為“創師傅”。近期,周創彬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周創彬在1997年順利通過操作員考試,成為一名核電站主控室操作員。作為一線操作員,每天與運核電機組打交道,周創彬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他認為核電站的操縱員就好比飛機上的飛行員,一點小缺陷也不能疏忽,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從事主控室操作員期間,周創彬操作和監護的項目數以千計,從未發現任何差錯,以此積累了扎實的運行技術功底。憑借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勇氣,他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關,書寫了多項行業零突破。
2004年,在深圳嶺澳核電站2號機組第一次大修,也是國內核電機組首次完整十年大修中,為克服與核安全相關的最難項目風險,周創彬和同事們前往多地“取經”,在短短4個月內完成運行準備,編寫了約500頁的總體運行程序,填補了國內大型商運核電機組大修領域的空白,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隨著核電技術發展進步,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計劃開發全新數字化運行程序,這是國內首次研發核電站數字化運行程序。作為技術骨干,周創彬主動挑起重任,帶領團隊克服工期緊、難度大的困難,在一年時間內總結策劃出一套總體程序數字化方法。其工作成果在嶺澳核電站二期經受應用考驗,并推廣到紅沿河、寧德和陽江等核電站,為核電批量化建設提供了可靠保障,推進了國家核電自主化進程。相關發明專利“一種核電機組的事故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獲中國專利金獎。
多年來,周創彬經常奔波在各核電項目現場,深入一線解決技術難題,推進項目調試進程。在工作中,他不斷潛心鉆研,探索和改進技術方法,成功避免了因冷試供電問題造成工期延誤的風險,其技術成果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2018年,周創彬獲得國家技能型人才最高級獎勵“中華技能大獎”,被譽為“工人院士”。
在陽江核電站一號機組項目,面對安全噴淋泵、低壓安注泵更換芯包后重新試驗的問題,在組織專家討論后,周創彬積極推進采用簡化試驗方案完成再驗證,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縮短了工期。
臺山核電站一號機組作為全球EPR(歐洲壓水堆)首堆,在調試階段問題遇到了很多的難題,給現場調試帶來巨大挑戰。周創彬以其過硬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經驗,及時發現并解決了設備設計差異影響機組調試試驗等相關問題,有力保障了工程進度,連在場的法國專家也豎起大拇指。
隨著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他以“華龍一號”示范項目副總工程師(調試)的身份,用自己的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參與各項調試關鍵技術研究和決策工作。近兩年來,周創彬組織力量對“華龍一號”國家重大工程標準化建設調試專題攻堅,形成“華龍一號”調試標準體系,為推進我國三代核電機型建設進程貢獻力量。
雖然獎項榮譽等身,周創彬也并沒有因為“高光”而有絲毫變化,他還是那個穿梭于設備中“奮斗者”,還是同事們口中那位熱心親切的“創師傅”。在他看來,榮譽每多一份,責任也會多一層,“這意味著,我需要做得更好才行。”
“師傅思維靈敏開闊,做人做事都低調謙遜,對年輕人非常照顧,給我們提供幫助時,臨走還不忘說,以后有問題隨時找我。”臺山項目部調試分部的張立強說,“他在工作中有保持記錄的習慣,還送工作筆記給我們,他嘴上說自己年齡大了記不住,但這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
一線工程師現場遇到問題時,經常直接打電話向他請教,周創彬從來都是耐心指導建議、毫無保留。有同事回憶:“師傅平時經常穿著勞保服穿梭在辦公室、項目現場和實驗室,我第一次和他談工作時,他的開場白讓人記憶深刻——工作要做到極致,堅持‘嚴慎細實’,不要有半點僥幸,核安全不能有半點馬虎。”
多年來,周創彬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培養年輕力量。他兼任在崗培訓教員,高峰時期每年授課達200多課時,以“傳幫帶”的方式不斷培育新人,為國家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核電人才。他不僅在中廣核內部傳道解惑,還多次受邀到各類技術院校等開展講座分享,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鼓勵青年學生奮發進取、報效社會。
工作之余,周創彬熱衷公益服務事業,是一名實實在在的黨員志愿者。2018年超強臺風“山竹”來襲,周創彬值守在大鵬新區安置點服務受災群眾和護送義工;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周創彬積極向社會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在核電運行和調試的工作崗位上,周創彬數十年如一日踐行著自己在入黨申請書中寫下的承諾:“我將牢記入黨誓詞,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最優,將畢生精力和才華奉獻給祖國的核電事業。”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