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3-25
“這個多功能扳手真好用,省時省力還方便攜帶。”前不久,東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焊裝事業部員工康熙邊換夾具邊感慨。這個多功能扳手,便是由東風設備劉軍榮技能大師工作室制作。
立足現場做實事,改善創新我先行。自2013年成立以來,在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獲得者劉軍榮帶領下,創新工作室堅持圍繞降本增效、技術革新、工藝改進,以及現場生產中的重點、難點,開展現場改善創新,力爭把創新做成常規,把常規做到極致。
發現并解決現場問題
以前,東風設備員工拆裝夾具時要使用一種專用工具,不僅費時費力,還不好攜帶。“焊裝夾具裝配過程中,需要擰緊各類大小不一、型號不同的螺栓,少則幾十個,多則幾百個,一天下來手又酸又疼。”
今年1月,劉軍榮技能大師工作室專門制作了60套多功能扳手供員工使用,贏得大家點贊。“各類夾具在裝配過程中需要大量輔助工具,有些輔具并不通用,我們就根據現場需要研制一些工具,有些還申請了專利。”劉軍榮說,改善就是要發現現場問題,解決現場問題。
“劉工十分認真,考慮周詳。只要是他發現的問題點,不管是不是歸他負責,他一定會想方設法解決。”說起劉軍榮,康熙贊不絕口。自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以來,劉軍榮帶頭做現場改善創新工作,降低員工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早在2018年初,劉軍榮在車間看見一個裝配工完成工作后,蹲在地上遲遲不起身,趕緊上去詢問。裝配工說:“蹲在地上安裝抓手,時間一長,腿都麻了。”
從裝配現場回來后,劉軍榮第一時間在工作室召開改善會議,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經過幾輪修改,克服重重困難,兩個月后,由創新小組設計、加工、裝配的抓手放置臺投入使用。
“這個裝置真實用,現在操作不僅腿不會麻了,還提高了工作效率。”當時的裝配工第一個使用了這個裝置。這項改善發明獲得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創新改善二等獎。
2020年,劉軍榮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分別到東風日產常州工廠、武漢工廠,解決用戶現場標準件、墊片等小件物品存放問題。“我們制作了專用的存放盒,用于標準件存放。”劉軍榮介紹,這樣一來,可以改善客戶對安調現場的印象,減少標準件尋找時間,提升員工工作效率。
“不求多,但求精。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將現場問題點消除,給員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劉軍榮介紹近兩年,工作室完成創新創效項目10余項,增加效益70多萬元,解決現場生產問題30余項,改善成果150多條,降低成本50多萬元。在工作室,大家可以大膽提出設想,通過共同討論、修改,逐步落地應用到現場工作中。
打造青年成才的“加油站”
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干不好一個團隊的工作。劉軍榮深知,只有一起努力,才能共同進步。目前,劉軍榮技能大師工作室有成員20多人,為了提高團隊的技能水平,劉軍榮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學到和多年總結的經驗,傳授給年輕員工。
“近幾年,我們公司有不少員工轉崗當鉗工,要通過培訓讓大家盡快上手。我們一直在多途徑探索各種培訓方式。”劉軍榮介紹,他們利用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企業培訓、知識競賽等平臺,通過開展比賽、“名師帶高徒”等形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加強工作室建設,以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能人才培養。
在工作中尋找方法,在方法中尋找最優。秉持這樣的理念,工作室成員在工作中不斷溝通、總結,在學習中不斷摸索、思考,還帶動身邊的員工共同學習、創新,不斷優化改善方案,調整流程,改善成果不斷涌現。截至目前,技能大師工作室已進行各類培訓百余次,培訓人員1000多人次,劉軍榮班一專多能員工比例達到90%。工作室還先后培養技能人才百余名,將“技能大師工作室”打造成為青年成才的“加油站”,改善創新的“前沿陣地”。
工作室成立以來,劉軍榮花費更多精力培訓和培養新人,組織開展“名師講堂”,幫助一線員工提高了技能水平。劉軍榮還獨辟蹊徑,用培訓促進質量管控水平的提高,通過對供應商的技術標準、設備、人員技能、加工精度等進行考察,摸清其“家底”和能力,然后有針對性地對供應商員工進行加工技能、裝夾辦法等方面的培訓,幫助供應商更好把控產品質量。近兩年,劉軍榮技能大師工作室已成功對十余家供應商進行了考察,促成并幫助他們以更好的檢測手段,推動質量水平全面提升。
“今年,我們將根據行業趨勢,以及焊裝制造工程部發展形勢,協助車間做好員工技能提升活動,培養更多多技能、跨工種的復合型人才。”對于下階段工作,劉軍榮早已做好規劃,他將繼續做好培訓,全面提升員工技能,培養更多人才。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