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少帥——記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
航空少帥——記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

發布時間:2017-05-24
文/楊柳 圖/蘇菲
中航工業副總工程師,楊偉依然長年堅持戰斗在成都科研一線,和研制團隊同甘共苦,及時把握研制進展,迅速處理關鍵問題,指揮著殲-10系列、“梟龍”等多型飛機研制齊頭并進。
信心,永不言棄的噴涌源泉
“楊偉這個同志只要目標明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會充滿信心、義無反顧地去努力實現。”宋文驄總師對楊偉滿懷自信、堅韌不拔的精神贊賞有加。楊偉總是在勇迎挑戰、攻克難關、收獲成功、再迎新的挑戰……的過程中,穩扎穩打地彰顯人生價值。
1978年,15歲的他報考西北工業大學。楊偉患有色弱,這對航空行業來說可是大忌,但是努力的人終會遇到伯樂。當時的系主任羅老先生也是色弱,通過嚴格的考察,楊偉終于以優異成績被破格錄取,從此與航空結下不解之緣;22歲研究生畢業,他走進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正式開啟逐夢藍天的不凡航程。
突出的才華和十足的干勁使他很快承擔起“突破第三代戰斗機關鍵技術之一——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重任。他帶領課題組的科技人員以全新的思路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實施了全系統數字仿真和原理試驗;成功主持研制了地面綜合動態試驗設施——鐵鳥臺;主持研制了殲10綜合仿真模擬訓練系統和綜合自動檢測系統,創造性地提出全任務構型、多級配置、系列化發展的設計理念,實現了高逼真作戰環境下的單機訓練、聯網協同作戰以及對抗訓練;作為飛控系統總設計師,成功主持完成第三代先進戰斗機的全權限、三軸四余度、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研制,并以其高可靠性大量裝備部隊。試飛員高度評價:“飛控系統表現很好,飛行品質均為一級!”
打造跨代新機、引領技術發展、創新研發體系、建設卓越團隊”,通過楊偉團隊的集智傾力、超常拼搏,已呈現雛形。
潛心,更上層樓的團隊基石
近年來,多個重大型號項目并行研制,參研人員以超常意志連續拼搏,十分艱苦。這對高效的資源配置、準確的進度節點、合理的經費需求、特別是技術狀態的控制與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楊偉敏銳地意識到:未來,集群而來的任務必將空前繁重,僅僅靠拼體力、拼消耗來拼任務,難以為繼,無法迎接更大的挑戰。作為多型號的總設計師,不能光鼓勵大家苦干,必須要有好的方法使資源最優化。
于是,他高瞻遠矚,積極組織創建新的大型武器裝備研制管理平臺。在設計師系統引入現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組織、實施設計流程再造、大量運用數字化設計等先進手段,以精益設計和敏捷管理為核心,構筑現代化的多項目管理新模式。
創新的研制管理模式,促進了主機廠所之間研制技術、研制設施和制造技術的協同運行,確保了研制全線高效率、高節奏地運行,保障了不同項目、不同研制階段的風險控制和有效管理。
楊偉致力于打造先進戰機,并以航空為主體,引領包括電子、信息、材料、機械、冶金、化工等領域最先進的集合體上臺階。注重于技術和業務流程的創新、方法論和研發模式的創新、軟實力和硬實力并重的基礎提升。
在型號研制中,他嚴格要求設計師系統必須有超前的想法和切實的行動。始終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確定設計方式和理念;始終遵循合理高效的原則,選擇確定設計軟件和規則。注重每一個細節,同時從便于制造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加強協調、溝通、權衡,更加高效順利地按節點圓滿完成研制任務。
忠心,勇往直前的澎湃動力
“航空報國”是楊偉永恒的追求。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們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進的戰機,為壯軍威、揚國威,強大祖國的國防,維護祖國的和平與統一做出我們的努力和貢獻。”
楊偉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在科技領域取得成就,不僅需要豐富的科技知識、創新的思維能力,還要高尚的思想品格、頑強的拼搏精神。他反復向團隊強調:“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能承擔國家最重要的航空武器裝備研制任務,本身就十分光榮。忠誠,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濃烈的愛國情懷,是他內心明辨方向的指南針;純真的赤膽忠心,是推動他持續向前的澎湃動力。他堅持以報效祖國為最高榮耀,在創造一流的科技業績中書寫人生輝煌。
也有極度疲憊的時候,當聽到中層干部匯報:“大家簡直是在拼命啊……”楊偉的心情也很沉重:“我已不忍心再說什么,我們的同志已經盡了該盡的力。作為總師,我只能拜托大家,再鼓一把勁,再咬咬牙,再撐一撐,一定要守住節點!”
他自己,則始終沖鋒在前。作為具有3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他深知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作為長期從事航空工程技術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中國和世界的差距,他心明如鏡。清醒的民族責任感一刻也不曾離開過他的內心。
楊偉多次要求團隊進一步增強誠信感和榮譽感,面對努力爭取來的任務,要盡全力兌現諾言。殲10雙座飛機、“梟龍”飛機……一系列型號研制任務的相繼圓滿完成,無一例外地履行了團隊的莊嚴承諾。水到渠成,他也因此獲得了多項成果和榮譽,并被上級領導譽為國家的寶貴財富。
“飛機設計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和我的同事們構成了一個很好的團隊,一個上萬人的團隊。大家互相協作支持,克服著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作為總設計師,我所做出的任何決策,都是全體參研人員共同智慧的結晶。成績和榮譽應該屬于大家。”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人格魅力,從他樸素的話語中自然散發。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楊偉潛移默化的感染和激勵下,一批傳承奉獻創新精神、具有先進設計理念、掌握先進技術的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已經形成梯隊,想從未來發展所想,行從現實實際而行,推動著我國航空工業科技持續創新、不斷發展。
1998年,35歲的楊偉受型號總設計師宋文驄的委托,全面主持殲10飛機的設計優化、排故攻關和設計定型等的一線研制工作。他帶領同志們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提出采用優化組合的試飛方案和要求,使定型試飛起落架數大大減少、周期有效縮短。同時對試飛數據進行快速分析,不斷探索進一步拓展試飛的有效方案。殲10飛機在我國軍機史上第一個實現當年定型、當年批量裝備部隊。
新千年伊始,殲10雙座飛機和“梟龍”飛機兩項研制任務同時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展開。一個是急需裝備部隊的型號任務,軍令如山、后墻不倒;一個是國際合作項目,市場牽引、信譽至上。兩個型號的研制節點幾乎重疊,都必須在較短時間內實現首飛。
形勢異常嚴峻,楊偉帶領團隊迎難而上,兩型號研制任務齊頭并進。殲10雙座飛機,在短短9個月內跨越了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詳細設計三個階段,如期成功實現首飛,并于兩年后設計定型,這是我國少有的“不拖進度、不降指標、不漲經費”的及時裝備部隊的大型軍機項目。“梟龍”飛機,從凍結技術狀態到實現首飛僅僅歷時23個月,創造了我國飛機研制歷史上的奇跡。兩個型號研制節點如期守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圓滿完成!
2006年4月,裝配了完整航電系統的“梟龍”飛機04架成功實現首飛。如今,“梟龍”飛機已經走出國門。 2007年、2008年,“梟龍”飛機連續兩年參加巴基斯坦的國慶閱兵典禮,受到高度贊譽。2010年和2011年,“梟龍”飛機先后參加英國范堡羅、中國珠海、土耳其伊茲密爾航展,再次獲國內外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