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劉治國:用勤奮澆筑青春夢想
中國一重劉治國:用勤奮澆筑青春夢想

發布時間:2017-04-0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夢想,劉治國大學畢業同樣懷揣著自己的夢想,走進了機器轟鳴的廠房,從扎根一線在各大機床實習開始,他用勤奮澆灌著自己的理想,始終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學、踏踏實實的干,如今已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技術戰線上的一名尖兵。
劉治國2009年畢業于東北林業大學,同年走進了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軋電分廠,現如今一轉眼已經整整六年,然而這六年的時間里正是他刻苦磨練自己,迅速蛻變成長的六年。尤其是剛上班的第一年,為了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多學本領,他在生產一線整整實習鍛煉了一年,每天和工人師傅們一起干活,掄大錘裝夾活件、到磨刀房磨刀具,下地溝清理鐵屑……這些個又苦又累又臟的活兒他都干得認真,趕上生產任務忙的時候,他跟著工人師傅們12個小時大班倒。正是他的任勞任怨,能吃苦的干勁感動了工人師傅們,大家覺得年輕人本身就浮躁,大學生能放下身子在基層吃苦干活的就更少了,所以都毫無保留地把實踐經驗傳授給劉治國,并手把手地教他編程,言傳身教地告訴他機床的性能以及加工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各類問題、刀具如何選擇、刀具如何刃磨等等。雖然在一線工作很苦,但是直接面對工人,直接面對各類產品的加工過程,并且能夠參與其中,這一年的實習為他今后的技術服務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如今,劉治國主管的產品包括核電常規島低壓轉子、常規島電機轉子、船件、汽缸體、汽輪機轉子以及水輪機大軸等,其中常規島低壓和常規島電機轉子等產品都屬公司首件產品,根本沒有加工經驗可談,面對一項項前所未有的挑戰,劉治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他不僅查閱資料,而且直接上機床參與加工,這樣不但保證了產品質量,而且又能獲得第一手的產品加工信息。他經常加班到半夜,遇到加工難點及重點加工部位他就同操作者一起研究加工方案,反復進行試加工,確定出合理的加工方案及切削參數,為這些重點產品的加工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2014年南京汽輪機有限公司在軋電分廠代料加工的中壓外缸產品,交貨期緊張,加工難度大,產品于10月16日運到分廠六工段加工現場。由于產品運行時間長,許多管嘴把合螺栓及焊接管嘴都是通過氣割的方式拆分的,管嘴伸出長,給吊運、裝卡造成了很大難度。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交貨期,劉治國連續兩天奮戰在機床上與操作者研究加工方案,確定產品裝卡支撐點,根據合同中的其它要求合理安排產品加工順序。
在加工絲孔時,用戶要求絲孔加工深度為65毫米,但由于缸壁薄,加工至55毫米時缸壁就已經鉆透,無法滿足設計要求。面對又一次挑戰,劉治國及時與設計部門溝通,并建議先鉆攻絲孔,在絲孔中擰入螺栓,然后焊死螺栓,再重新鉆攻絲孔,設計部門采納了這個合理化建議,問題得到了及時解決。
然而困難和問題仍然層出不窮,由于缸體銹蝕嚴重,缸體管嘴上許多把合螺栓拆分時是通過氣割的方式破壞性分開的,許多不能使用的把合螺栓還在管嘴上,用戶要求分廠協助取下剩余螺栓,如果螺栓取不出,就需要通過機加的方式將螺栓加工掉,這樣既浪費大量時間,還有可能將原有的絲孔破壞。怎么辦?時間不等人,為了驗證能否通過人工方式將剩余螺栓取出,劉治國大膽提出先將松動劑噴到要拆卸的螺栓上,再在螺栓上焊上螺帽,手動拆下。解決方案找到了,可周日下午包裝人員休息,人手緊張又成了新問題。此時此刻劉治國再次站到了活件上,親自掄起大錘、套管與操作者一起拆卸螺栓,整整一下午的時間,他就蹲在活件上忙碌著,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背,可他全然不顧。在他與全體操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壓外缸在軋電分廠經過15天的全力拼搶,終于在10月30日一次性通過合格驗收。
2015年11月2日,劉治國負責的中國一重首件CAP1400常規島電機轉子成功完成套料加工。CAP1400常規島電機轉子重320噸,長17.8米,是中國一重有史以來加工過的最長產品。在產品加工之初,面對操作者缺乏相關產品加工經驗,設備加工精度達不到刀具使用要求等諸多困難,劉治國知難而進,他深入生產一線跟蹤產品加工過程,解決產品加工技術問題,使機床精度和產品加工進度有了明顯提高。11月12日,當鑄鍛鋼事業部總裁嘉獎令張貼在軋電分廠的公式欄時,很多駐足在公示欄前閱讀嘉獎令的職工都會津津樂道地談論,因為沒有人會忘記無數個寒夜里,劉治國挑燈夜戰在18米深孔機臺上的身影;更沒有人忘記,為了攻下這個難啃的硬骨頭,劉治國和操作者對機床和刀具共進行了12項創新改造,為產品加工的順利完成做出了貢獻。
工作中盡職盡責的劉治國對于家人來說卻不是合格的丈夫和爸爸。2012年妻子懷孕期間也是劉治國工作最忙碌的一段時間,妻子要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由于劉治國和他妻子都是外地大學生,身邊除了同事沒有親戚朋友,每次原定好陪妻子去做檢查的劉治國總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記得孩子出生前一個月妻子挺著肚子獨自到醫院體檢,醫生問他妻子:“你丈夫呢?他現在怎么還放心你一個人來做檢查”。妻子平靜的回答道:“他工作很忙,我一個人來檢查都習慣了”。妻子檢查完回到家后就哭了,她心里委屈,本來一輩子最需要丈夫照顧陪伴的幾個月對她而言卻跟平時一樣,丈夫心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他負責的產品。可抱怨過后,想想丈夫整天早出晚歸,妻子又特別心疼。作為一重的家屬,她懂得劉治國深愛的崗位,懂得在丈夫心中每一件產品都是有生命的,他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讓每一件產品的生命更加絢爛多彩。
在劉治國的印象中節假日陪伴孩子的時間用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作為孩子的爸爸他不是不愧疚。記得2014年10月6日晚上在單位加班時,他突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妻子哭著跟他說:“兒子在家玩時摔倒了,下巴磕到了瓷磚上,滿嘴都是血,讓他趕緊到醫院。”劉治國趕到醫院時妻子正抱著孩子讓大夫檢查傷口,看著還在不斷自責的妻子和滿臉是血的孩子,劉治國心都碎了,他覺得自己虧欠這個家、虧欠妻子、虧欠孩子太多太多了,自己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根本沒有想到年輕的妻子既要操持整個家務又要時時看住一歲半的兒子,一個人怎么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孩子怎么能不出現磕磕碰碰。
然而一份付出、一份回報,劉治國在工作上的執著、勤奮、敬業以及面對技術難題永不服輸的干勁,讓他先后獲得集團公司基層創新一等獎一項,事業部基層創新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并且他先后兩次被評為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榮獲2014年度集團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這些成績就是對他工作的最好肯定,最大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