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巴創業12年的國企人——喬栓緊
在孟巴創業12年的國企人——喬栓緊

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7-12-18
(作者:喬栓緊 徐礦集團孟巴項目部綜采一區區長)
由徐礦集團和中機公司全面負責托管的巴拉普庫利亞煤礦(簡稱孟巴煤礦),是孟加拉國歷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現代化礦井。
喬栓緊
2005年1月13日,我清楚地記得這個時間,這一年我 37歲,告別了妻兒,離開了家鄉,跟隨徐礦集團“走出去”創業隊伍來到孟巴項目部,主要負責管理采區現場煤炭開采工作,開始了異地創業的艱辛之旅。從建礦之初到現在,我已經在這座煤礦工作了12年。
孟巴煤礦水文地質條件異常復雜,屬于“三高兩危”型礦井,即高溫、高濕、高水量,煤層自燃、沖擊地壓危害。根據資料顯示,井下水的涌出量最高達到2300立方/每小時、現場工作場所溫度時常在30度以上、濕度在百分之百,分層開采極易自然發火、沖擊地壓長期伴隨,屬于較為罕見的困難生產環境,安全風險大、管控標準高。加上孟加拉國國家電網極不穩定,經常全線路停電,嚴重威脅礦井安全。為此,孟巴項目部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圍繞優化生產布局、井下防治水、電網安全、防滅火、沖擊地壓防治等重點課題開展研究,與中國礦業大學等高校開展技術攻關,先后進行供電、主運煤系統、水文地質鉆探勘測、通防監測工程改造,投入使用新型綜放設備。深化安全超前預控,自籌資金構建兩道水閘墻,使得1110工作面雖經層層磨難最終克服了國內外罕見的技術難題并成功啟封,在孟加拉國家電網停電長達12個小時期間水閘門內外水位差近2米的情況下避免淹井事故的發生。
正如一位英國監理對業主所說,這座煤礦只有中國人才能開采,如果離開中國人的技術和管理,結果無法想象。
如果說困難的生產環境依靠技術和責任尚可解決,那么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就全憑個人意志力加以克服了。孟巴項目部位于孟加拉國西北迪拉吉普縣境內的巴拉普庫利亞村,這里高溫雨季期近10個月且氣候惡劣、生活物資較為匱乏、社會治安混亂、因罷工導致的生產停頓時有出現。加之遠離家鄉、遠離城市、遠離親人,周邊的職工思想波動較大。我也曾有過動搖,有過抱怨,但是出于對企業的感情、對事業的忠誠最終戰勝了這種猶豫,扎根孟巴,吃盡千辛萬苦,排除千難萬險,努力為打響徐礦在海外的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孟巴的12年,我本人就經歷了多次生產困難,最為嚴重的一次是井下涌水,長達187天無法正常生產。2014年5月,由于地質報告不詳,遺漏了風氧化帶含水層的地質構造說明,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1205工作面被迫停產。在國內專家幫助、徐礦集團大力支持及項目部全體職工的日夜苦戰下,僅用了短短的4個多月時間搶出了1212工作面,礦井生產恢復了正常。在1214工作面過張裂帶期間,我和同事郝允勇蹲在架前清理水炭,這一蹲就是6小時,20多天吃住在工區,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有時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顏雨根冒著大流量且超40度高溫的巖層裂隙涌水封堵鉆孔;江春華不知疲倦、每天12小時默默帶著孟工頂著烈日搶修支架。
憑借著徐礦人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的精神,我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成就了海外市場對徐礦人從懷疑、嘗試到接受、贊譽的過程。
在孟巴的12年,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辛勤和汗水,更多地是自豪和成就感。徐礦的到來,不僅開創了孟加拉國現代化采煤歷史,解決了孟加拉國西北部用電緊張的問題,為該國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還將近千名對煤礦一無所知的當地農民,培養成了具有一定技能的孟加拉國第一代煤礦產業工人。目前,5000多名孟加拉人因煤礦開采獲得就業崗位,10000多名周邊村民、手工業者及多家生活用品商店、小商品市場、菜市場、小學校從中受益,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由此,得到了孟加拉國政府、中國駐孟加拉大使館和英國監理公司的高度贊譽,孟加拉總理哈西娜曾在政府年會中對我們礦井的突出貢獻給予表揚。可以說,我們徐州礦工依托技術、管理和品牌在孟加拉開展服務外包項目,打造出了“一帶一路”標桿企業,鑄就了中國榮耀,為江蘇國企爭得了榮譽,為集團樹立了形象,為企業創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