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蘇遠清:執著奔走的“第一書記”
南方電網蘇遠清:執著奔走的“第一書記”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18-01-26
蘇遠清 貴州遵義綏陽供電局駐傘水村“第一書記”
3年零8個月,1337天,在那間簡陋的駐村寢室的書桌上放著半米高的日記本。村里貧困,鄉親們先后送走了4批駐村干部,心里慶幸他還在,他叫蘇遠清,一名供電所長,一位駐村干部。
奔走:村貌換新顏 鄉民展笑顏
2015年,蘇遠清被綏陽供電局派到鄭場鎮傘水村開展駐村幫扶。來之前,朋友提醒他,這是一個接近“原始”的村落,環境衛生差、生活條件很艱辛,夜間出行還全靠手電筒。走在泥濘的山路,走過破舊的茅屋,看著眼前的貧窮和落后的生活景象,他堅定了信念……
窮,為什么窮?根源在哪兒?電力不足、電壓不穩以及全村29個村民組反映的用電需求怎么辦?哪里有問題,蘇遠清就把目光轉向哪里!蘇遠清主動作為,協調申請,為村里安裝20盞太陽能路燈;添置75個果皮箱,并爭取80萬元修建2個人工濕地和11個垃圾池。作為電力員工,解決村民的用電問題,是他最大的心愿,在他和縣供電局的努力下,向上爭取到50多萬元資金為村里增容變壓器五臺,更換、改造低電壓線路近千米,徹底解決了村民用電問題。
2017年,蘇遠清爭取資金570萬元用于硬化、修建通組公路20.2公里,并幫助殘障貧困戶劉彩虹爭取到養殖補助款0.75萬元,為食用菌項目協調變壓器更換,無償遷改電樁解決村民出行困難……一件件實事,溫潤著鄉民的心田,蘇遠清與鄉親們越發親近了。
執著:項目進村頭 脫貧有盼頭
傘水村要脫貧,項目是關鍵。蘇遠清了解到,自己老家的村民因發展食用菌種植擺脫了貧困,他打算把項目引進到傘水村。蘇遠清打聽到項目負責人黃仁義老家就在傘水,經過他不懈努力和真心扶貧的舉動感動了黃仁義,決定先投資300萬元在傘水村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
沒曾想,項目剛起步便在土地流轉環節“卡了殼”,遇到一些村民極力反對。
53歲的蘇遠清不敢放棄,更不愿放棄,他堅信,憑著自己2年村長、8年村支書、15年供電所所長、3年駐村干部的經歷,這道坎,一定能邁過去。
蘇遠清決定沉下心來,一周六次登門說服群眾,用他的決心、思路、舉措,最終打動了村民。300畝土地流轉工作宣告完成。現在傘水村食用菌基地已生產上萬包菌種并已全部訂購銷售完畢。兩年的時間,在外務工的村民們陸陸續續回鄉,看著眼前巨大的變化,紛紛為蘇遠清豎起了驕傲的大拇指。
“我是一個平凡人,一個平凡的共產黨員,我有我的堅持,我有我的理想信念。”蘇遠清的床頭時時放著黨章手抄本和4本工作日記,不斷提醒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牢記嚴謹細致、務實擔當的品質和為民服務的情懷。
光伏發電、飲水工程、危房改造、組組通公路……3年多來,蘇遠清為傘水村爭取20多個脫貧項目,涉及資金2500多萬元,還破解了傘水村無集體經濟的難題,增強了脫貧后勁。
堅守:一封挽留信 榮比勛章墻
2016年2月,蘇遠清一年的駐村工作即將結束,綏陽供電局提前給他打了電話,安排了工作。
那天夜晚,傘水村的天空格外明凈,蘇遠清靠著床榻,興奮地撥通了家里陌生卻又很熟悉的電話:“媳婦兒啊,過幾天我就回縣城上班啦!以后可以天天陪你們嘍。”電話另一頭,傳來幸福的歡笑聲。
放下電話,蘇遠清腦海里卻不斷回放著在傘水村的每個日日夜夜,那一晚他失眠了。
“老蘇要走了——”,第二天,這一消息在傘水村不脛而走。一大早,傘水村村委會辦公室擠滿了群眾。
“老蘇不能走,水泥路還沒通到我家呢!”
“老蘇你留下吧,帶著大家伙兒再干一年,就一年!”
“要不咱們給縣供電局寫信吧,”有村民提議。
就這樣,傘水村52位村民聯名寫下挽留信,字字千金。“傘水村離不開老蘇”!收到信的綏陽供電局中黨總支負責人郭航深深感到----蘇遠清已不僅僅是供電局的蘇遠清,他更是傘水村民的蘇遠清。
傘水村的工作剛剛進入快車道,村民們的眼神里不僅有不舍,更飽含希望。面對滿頁簽名的信紙,蘇遠清選擇了留下。后來經多方努力,老蘇如愿地留在了傘水村。
多家媒體采訪他時,蘇遠清都只是淡淡地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村民需要我,留下來就是想著再為他們多做點什么,不能讓鄉親們失望!”
喜悅:讓“心”重起航 助力小康夢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講話讓蘇遠清感觸良多,在蘇遠清心里,既然留下來,帶領群眾脫貧只是第一步,幫助群眾圓夢小康、展露笑臉才是自己奮斗目標。
前不久,蘇遠清向縣扶貧辦爭取一個100萬元的扶貧項目,將在食用菌基地旁修建一個3000平方米的食用菌種植大棚,用于101戶貧困群眾免費種植,蘇遠清考慮到貧困戶中有很多是因病致貧的群眾,勞動力和技術欠缺,決定招引村里兩名食用菌種植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
“這些貧困戶通過在種植大戶那里務工,做一些勞動量不大和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獲得一定勞動報酬,大戶掙得利潤的6%將保底分給貧困群眾,大棚建好后每年至少有30萬元的利潤。”蘇遠清笑著說。蘇遠清駐村三年多來,努力為傘水村找項目、改村容,謀福利、解難題,幫助傘水村民人均純收入由3000多元增加到4600多元,貧困人口由118戶減少到43戶。但蘇遠清并不“知足”,他還提出通過村委會成員、民選村干部入股50萬元的方式組建勞務服務公司,該公司目前承接了鎮里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危房改造、移民拆遷工程等上100萬元的項目,吸納了20多位傘水村民在公司長期就業,人均月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同時,公司所得收益的60%用于支付“股東”報酬,30%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10%用于公司運作,這一做法提高了民選村干部工作積極性,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有錢掙,更加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從作為供電所長的蘇遠清“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夢想,到作為第一書記的蘇遠清“帶領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時間在改變、崗位在改變,不變的是一名共產黨人為人民美好生活執著奮斗的初心。蘇遠清胸中的“發展藍圖”正一步步寫進現實,村民對他充滿信心,他對傘水村的未來也滿懷期待。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