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姜麗萍:相信中國民機制造業明天會更好
中國商飛姜麗萍:相信中國民機制造業明天會更好

文章來源: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18-02-02
姜麗萍,被不少媒體稱為“中國第一位飛機制造廠的女性總工程師”。她現在擔任中國商飛公司制造總師、上飛公司總工程師。2017年1月,姜麗萍與丈夫亮相央視春晚,與不少科學家、藝術家、奧運冠軍等人一同放歌《紫竹調·家的味道》。對于唱歌這件并不是特別擅長的事,姜麗萍認為,上春晚比解決大飛機難題簡單多了。而如今,姜麗萍心中的難題終于有了重大突破,C919大型客機實現首飛,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又切切實實前進了一步。
上了春晚的女總工程師
30多年來,每一個除夕夜,看春晚都是中國人闔家團圓的首選娛樂活動。“看了30多年春晚,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參演。這不單是屬于我的榮譽,也是屬于我們整個行業的榮譽。”對于能夠走上央視春晚舞臺,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如此表示。長期以來,姜麗萍堅守在民機研制第一線,見證了一項項技術突破,為的就是早日實現中國大飛機夢。
談及“上春晚”這件事,姜麗萍第一句話就是“很突然”。她說,一開始還不信,后來確認是真的,趕緊回家與先生刁玉春準備上春晚的行頭。姜麗萍告訴記者:“準備時間只有30分鐘。一開始我穿了唐裝,我先生說不靈,還是穿平常衣服吧。等搞定我的衣服,才意識到他的衣服還沒選,于是翻箱倒柜又找他的。”
最后,姜麗萍選了日常穿的紅色夾襖,丈夫則穿了休閑西服,兩人還各戴了一條紅圍巾一起“呼應”著上臺。“導演組希望我們演唱時能夠互相對視,但因為緊張,不是我看他的時候他沒看我,就是他看我的時候我沒看他,一直到第三遍,我們約定,唱‘家的味道’時互相對視。”說到這里,姜麗萍有些不好意思。
姜麗萍家是一個典型的工程師家庭。她丈夫從事的也是航空制造相關工作。他們的兒子,在劍橋完成機械工程專業的本碩學習后,如今繼續在英國攻讀制造方面的博士學位。“他從小對飛機感興趣,也放棄了年輕人更愿意從事的金融專業,堅持讀機械專業。我們希望他畢業后能從事飛機發動機研發等方面的工作。”
1991年,姜麗萍獲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設計碩士學位,之后進入南航信息部CAD中心從事航空科研工作。1995年,她通過人才引進調入上海飛機制造廠從事技術工作,1999年被中航一集團派到空客英國公司,參加A318的設計工作。在英國的兩年四個月,尤其在A318的設計工作中,姜麗萍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但‘獨在異鄉為異客’,相比優厚的薪資待遇、良好的生活條件,我更需要祖國的事業、更想為祖國的民機事業效力。”2002年4月,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正式立項。面對祖國的召喚,姜麗萍果斷提前結束與空客公司的合同,全家人一起回到祖國。
“當時,國內有很多高薪聘請的工作機會,但為了這份光榮的事業,我毅然回到培養我的上海飛機制造廠,參與研究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后來的C919大型客機項目。”姜麗萍在不久后便擔任了項目總工程師這一重量級職務。
在行業內,女性擔任總工程師一職的并不多,這個崗位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能、過人的膽量,更要具備駕馭應對復雜多變情況的協調能力。“當時,我認真思考,既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又不能辜負組織的期望,仔細衡量下來,在一些硬件儲備上,我不遜色于男性,在處事交際中,我又有女性獨有的溫柔、細膩、果敢、堅毅。因此,我勇敢擔起這份責任。”
此后,姜麗萍忙碌在整個型號的工作任務分解、各項技術準備、關鍵技術攻關,與此同時還要建組織、帶隊伍、攻難關、求創新,一項項計劃、一個個會議、一件件事務排滿了行程,每天輾轉于公司浦東、大場兩個基地和各大供應商之間。隨著項目不斷推進,日程越來越緊、工作越來越忙、加班越來越多,有時都抽不出時間陪陪家人。“所幸的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父母、愛人和兒子對我的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
奉獻也是一種幸福
2007年12月21日,我國首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支線飛機ARJ21-700在上海飛機制造廠順利下線。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姜麗萍記憶猶新。
“下線儀式是在總裝車間寬大的廠房中進行的。為了迎接這一歷史時刻,我們特意搭建了一個天藍色的舞臺背景,天藍色代表藍天,上面的朵朵云彩象征著鳳舞九天。當時,我在旁邊的玻璃房里看著飛機被推出來,那真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等出席了下線儀式,與我們一起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里程碑。”姜麗萍回憶說,“當時,我百感交集,飛機凝聚著所有人員的心血和付出。而飛機下線,只是型號研制的一個節點,將來還要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和挑戰。”
然而,她終究還是舍不得。“記得有一次,我在現場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畫面。一位年近60歲的技術人員趴在機頭底下,看一個零件安裝得是否準確。因為零件比較小,看不清楚,他將整個頭都伸到里面,還一直叫前面的人再加把勁。看著一個快60歲的人還躺到地上,那么賣力地干活,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持下去呢?”姜麗萍說。多年來,航空人“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她,讓她舍不得離開航空事業。
在姜麗萍和她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在民機制造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ARJ21新支線飛機投入市場運營。C919大型客機首架機實現了首飛。
“奉獻自身價值,是一種幸福。項目推進過程中,無數想得到想不到的艱辛、困難擺在眼前,無論多難,我一直在堅持、奮斗和期待。之所以堅持,是因為從事了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之所以奮斗,是因為希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之所以期待,是因為我相信中國的民機制造業不會輸給波音和空客。” 徐炳南攝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