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贏戰脫貧攻堅第一線
駐村“第一書記”贏戰脫貧攻堅第一線

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6-25
安順市西秀區黃臘鄉玲瓏村,曾是貴州省的一類貧困村。2015年7月,航空工業安大響應中央精準扶貧政策要求,向該村派駐了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幫助玲瓏村順利實現了貧困村出列。2017年,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安大再次選派精兵強將充實駐村工作的第一線,這位精兵強將就是現在讓全村都豎大拇指的“葛書記”——葛敬山。
航空工業基層黨支部到玲瓏村開展活動
“村里的任何情況,我們葛書記都知道”
葛敬山,是安大的一名中層干部,當了多年黨支部書記的他,政治素質過硬、熱心腸、群眾基礎好,做起事來有著一股子不干好誓不罷休的勁。葛敬山深知這個“第一書記”的擔子不好擔,“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也是挑戰,越是不好擔,越是得好好擔起來?!北е@樣一個信念,入村的第一時間,他就全身心地撲在了玲瓏村的所有事務上,白天到各村組進行摸排走訪,晚上一邊學習國家關于“三農”工作及精準扶貧的法規、政策、知識等,一邊把摸排的情況詳細記錄在駐村的工作日記中。2017年8月,正值夏伏期農閑,面對所轄8個村組的村民,葛敬山幾乎天天都要開“院壩會”“場壩會”核實情況并聽取意見。一天,他正在處理村里的一件急事,家里患病多年的老父親突然昏迷在醫院急救,怕老人見不到他的最后一面,家里一個電話又一個電話催他回去。面對父親病重,葛敬山自然心急如焚,但看著村民們熱切的眼神,他知道,作為村里的“第一書記”,他是大家的主心骨,關鍵時刻他必須堅守在這里。等把村里的事情解決完,已是凌晨2點多,他才驅車60公里趕回家。3天后,老人握著兒子的手安然離去。
玲瓏村的村支書是一個干了十幾年的老書記,他說葛敬山現在已是個標準的“村里通”,無論是聊起村里的任何事,葛敬山都如數家珍,哪怕是誰家有幾畝田、誰家老人得病了多少年、誰家有幾個娃娃都在哪里上學等等他都一清二楚。每逢上級檢查組對村里和貧困戶的情況來了解訪談,老支書總是說:“我們村里的任何情況,問我們葛書記就行了,我們葛書記都了解?!?/p>
葛敬山到村民家中摸排情況
“有困難就找葛書記,一定不會錯”
自從擔任了“第一書記”,葛敬山就沒有了休息日和節假日的概念。安大作為“第一書記”的娘家,一直是葛敬山的堅強后盾,公司領導經常到村里了解駐村的困難,對貧困戶進行走訪慰問,援建配套設施、捐贈清潔用具改善村內環境衛生狀況,為村學校捐贈文體用品、學具,把企業金秋助學政策延伸到村等,并捐資給玲瓏村購買了一輛柴油動力雙排座貨車助力產業發展,最大限度地為村里的發展給予支持和幫助,先后投入幫扶資金近15萬元。
葛敬山堅信一份付出一份收獲,玲瓏村建檔立卡的44戶貧困戶,自安大派駐“第一書記”到村后,已實現脫貧33戶,未脫貧的11戶多為孤兒或重癥家庭,成了葛敬山的心頭肉?!澳阋恍囊灰獾母冻觯迕褚彩悄芨杏X到的,才會更加支持你的工作?!眲倓偯撠毜膹埮嗔志褪沁@樣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愛人已經癱瘓了9年,家里兩個孩子年幼尚在求學,還有一個80多歲的老父親,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力,生活的重壓讓40歲的他看起來像50多歲一樣滄桑。而今村里為他落實了教育幫扶、醫療幫扶,及老父親的養老幫扶等相關政策,給張培林減輕了很多壓力,他更加努力的干活,對村里的任何事也都大力支持。當村里依據政策為他進行改廚、改灶、改廁的“三改”時,張培林卻拒絕了,他說:“我可以自己來進行改造,把這些留給更困難的家庭吧?!爆F在,張培林因踏實肯干被村民們推選為中心戶長,樂此不疲地奔波在各家各戶,協調關系、了解訴求,為宣傳脫貧攻堅政策貢獻心力。
玲瓏村的大寨組多年僅靠一條道路出行,最窄的地方寬度僅有2米多,十分不便。尤其是到了農忙時期,道路窘迫的問題更為凸顯,村民們迫切希望修一條機耕道。有人說:“去找葛書記吧,他肯定會幫我們想辦法?!备鹁瓷搅私饩唧w情況后,一邊和大家到現場實地勘察、研究修路方案,一邊到鄉里匯報情況、爭取政策幫扶。全組村民一個個簽字按手印,自發籌集資金,鄉政府也積極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5.5米標準寬的毛路趕在春耕前初步成形,緩解了村民們多年來農忙時的交通窘迫。大家都記著這個“第一書記”的好,每當一看到葛敬山,村民們總會熱絡的招呼他:“葛書記,有空來喝酒?!?/p>
“只要是葛書記說嘞,我們就愿意干”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為當好這個“領頭羊”,葛敬山與村支兩委主動作為,從扭轉村民思想觀念和做好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入手。一方面,通過建立中心戶長制、成立脫貧攻堅作戰室、入戶宣傳發放扶貧手冊、繪制文化墻、傳統節日集中宣講、不定期對貧困戶進行回訪等方式,宣傳好國家扶貧政策,及時了解貧困戶的訴求,爭取廣大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場、種植基地等產業,通過流轉土地、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從做給村民看到帶著村民干,通過支部帶動、黨群互動、產業聯動、村社推動等,進一步夯實村級組織凝聚力,擴大了村民向心力,激活了發展生產力。村民們都說:“只要是葛書記說嘞,我們就愿意干。”2017年,全村完成貧困戶產業分紅107000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53元。
葛敬山說:“并不是我這個‘第一書記’干得有多好,而是中央精準扶貧的政策好。這么好的政策,我們要用好、宣傳好、貫徹好,讓更多的人早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p>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