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7-23
焊接是什么?左手面罩、右手電焊、火光四濺。2013年研究生畢業后,高興強選擇到航空工業制造院工作。這位在西工大和哈工大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青年,對焊接的理解早已不是一門“手藝活”,而是可以馳騁疆域、大有作為的科研事業。
金屬蜂窩壁板結構具有質輕,比強度、比剛度高,耐高溫、耐腐蝕,消音、隔熱等優異性能,在航空航天領域被廣泛認可并大量應用。為了造出比肩世界航空強國甚至引領未來飛行技術的航空飛行器,中國的飛機設計師也瞄準了這一領域。然而蜂窩易造卻難焊,高興強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把蜂窩和內外蒙皮焊接得更好,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編織飛行夢想的“連接器”。
研究新的釬料,調整配方和工藝參數,不斷優化,反復迭代試驗……工作頭兩年,高興強都是在這種反復煎熬中度過的。拉升試驗件,幾千件;蜂窩試驗件,幾千件;強度試驗,無數次前往西安的航空工業強度所。高興強說:“我們經常討論技術方案到凌晨一兩點、通宵做實驗,因為大家心里都憋著一股勁。”最終,高興強和團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尺寸、不同壁厚、不同釬料的蜂窩壁板基礎數據,供設計師優選。2014年,項目達到設計指標,如期交付2架份產品,高興強從中獲得了自信與勇氣。此后,當“鈦合金蜂窩舵翼面”項目需要新的負責人時,高興強自信地接手了。
在舵翼面項目上,高興強亟待解決的最大難題是焊合率低。金屬蜂窩構體,即把構建復雜的蜂窩和上下異形多面體的蒙皮焊接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這種結構體的抗沖擊、隔熱、耐高溫、減重的作用。一塊2米見方的蒙皮,有上萬個蜂窩格要與蒙皮焊接,焊接不好,顯然功能要大打折扣。而蜂窩芯和蒙皮的間隙,大約只有0.1毫米。如何找到合適的釬料連接剛性蒙皮和柔性蜂窩芯?
經過深入研究,高興強和項目團隊發現蜂窩芯和蒙皮之間的焊接間隙是影響焊合率的關鍵因素,就重新分配了零件的容差。為解決薄壁熔蝕和消除焊縫組織脆化問題,他們研制了新釬焊料,并找到了一種預測整體式補償方法,有效解決了大面積復雜型面鈦合金蜂窩舵翼面局部焊合率超差、未焊合、表面質量差的問題,一舉使焊合率提高到90%以上。
焊合率的提高,在解決航空飛行器減重、隔熱和隱身等性能方面功不可沒。因為這個年輕團隊的努力,使一度飽受質疑甚至險些夭折的專業方向,找到了重新出發的路徑。如今,蜂窩壁板團隊的科研成果申請專利10余項,獲航空工業科技進步獎3項,形成若干技術標準,項目成果已在3個重要型號上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經濟效益過億元。
攻關的背后是付出。高興強說:“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把自己融入航空事業,才能懂得肩負的責任,才能保持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本色,才能看淡名利,保有初心。”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擔當,在航空工業領域,無數像高興強一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飛機的“大工程”中做著“小協作”,用踏實、肯干、鉆研、創新的科學精神,鑄成了“國之重器”。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