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7-30
阿爾及爾的七月,還沒有被酷夏的暑熱所侵襲。我與兩位襯衫西褲打扮的同事一道,站在樓下,靜待我們的阿爾及利亞籍人力資源主管哈克姆的到來。
下午6時,我們準時出發,哈克姆則是我們的特約司機。今天,我們是他的客人,此行的目的地便是他的新家。我期待這個日子很久了。
來自地中海的清風透過半開的車窗吹拂到臉上,讓人為之精神一振。周末的阿爾及爾,道路暢通了不少。哈克姆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路上的風景建筑,讓我這個初來乍到的“新兵”感到既新奇又激動。
不久,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居民樓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哈克姆的新家在8樓。一進門,他的妻子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這是一位典型的阿爾及利亞婦人,溫柔而沉默。她正和三個孩子在廚房忙碌著,為招待今天的中國朋友做準備。
兩個小男孩快樂地接過我們帶來的見面禮,忽閃著大大的眼睛,像小鹿一樣蹦蹦跳跳地跟在父親后面。孩子們明朗的笑容讓我頓時少了拘謹,忍不住舉起相機記錄下這一臉的燦爛。47歲的哈克姆此刻完全變身“話癆”,一個勁兒向我們介紹他的家人和新房,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
三間臥室、一間廚房、一間大大的起居室,哈克姆的新房寬敞而明亮。華麗的地毯、全新的電器、雪白的墻壁、時尚的整體廚房,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這家人對生活的熱愛。起居室里不時傳出“咿咿呀呀”唱戲的腔調,原來電視上正在上演著京劇——《玉堂春》。我想,這難道是特意為我們準備的“中國風”節目?
開餐了。圍坐在餐桌周圍,殷勤的主人把一道道阿爾及利亞特色美食擺在了我們面前。烤雞腿、肉末湯、炸春卷、蔬菜沙拉、鮮亮的水果、清甜的薄荷茶……食物濃郁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里,勾動了我的饞蟲。餐具早已擺好,這位可愛的“中國通”甚至給我們每人預備了一雙筷子。
美食配美器,精致的餐盤讓我愛不釋手。阿爾及利亞人喜愛各色做工精美的藝術品,并將這種審美趣味延續到了日常生活之中。一張餐巾紙、一套杯碟、一枝燭臺,都飾以細膩的阿拉伯花紋。眼前這一套鮮潔瑩潤的陶瓷餐具,稱得上是“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我想起了杜甫的詩句。一位真誠的阿爾及利亞朋友能給出的最高規格待遇,不過如此。
賓主盡歡。一餐將盡,聊天模式開啟。“哈克姆,你的孩子真好看!”“我也想有一所這樣的房子!”“太太手藝好得可以開餐館了!”
哈克姆被我們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說,過段日子,他會在新房再添置些電器,到時再請我們來做客。說話間,哈克姆把妻子和孩子都攬在懷里,幸福地向我們講起了一家五口的故事。十二年前,他只是阿爾及爾街頭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不得不與父母擠在一所小公寓里。現在,他也在阿爾及爾買了房,步入了中產階層。
哈克姆的女兒17歲,明年即將參加阿爾及利亞高考。與我同行的黨委副書記韓崇安鼓勵她:“好好學習,特別是中文,以后到中國去留學,去看看東方世界。”美麗的阿拉伯女孩羞澀地問:“留學的分數要很高嗎?”大家都笑了:“只要你好好學習就一定能通過考試的!”哈克姆把一旁笑得咭咭咯咯的小兒子拉了過來:“約瑟夫長得跟中國人有些像是不是?他還會唱中文歌呢。”于是,我們有幸在異國他鄉聽到了一曲帶有濃重阿拉伯口音的《茉莉花》。
哈克姆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了:“每天我下班回家都會跟他們講公司里的新聞,現在這是我們家餐桌上的保留節目。有時候我忘了說,孩子們還會提醒我,‘爸爸,公司里有什么新鮮事嗎?’”
在中國鐵建工作十二年了,在哈克姆看來,中國鐵建是他另一個家。在他的家人看來,中國鐵建已經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真誠,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們三個,都被哈克姆一家的直白坦誠打動了。
不知不覺間,分別的時刻到來了。依依不舍地下了樓,不經意間一回頭,陽臺上,賢惠的母親正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與我們揮手道別……
阿爾及爾的夜總是來得晚一些。夕陽的光芒筆直地穿過云海,給眼前的白色樓群籠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一片靜謐之中,我看見幸福在這里溫柔地流淌。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