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8-06
在航天汽車所屬航天三菱裝配部,有這樣一位工長,大家親切地稱呼他為“沈子”“沈哥”,他叫沈立偉,是航天三菱裝配部B工段工長。自1999年來到航天三菱,他親眼見證了公司20年來的滄桑變化,而現在,他自己也被評為中國航天科工的中青年技能接班人,得到大家認可。
異響判斷的“蝙蝠耳”
剛入廠時,沈立偉憑借他良好的技術水平和一雙“聰耳”,在航天三菱裝配部做發動機異響排故工作。發動機異響排故是一項十分考驗專業技能和耐心毅力的工作,在一臺發動機整裝好后,技術人員必須要在試驗臺通過電腦數據和發動機轉動的聲音來檢驗發動機性能。當一臺臺發動機到達試驗臺時,他必須集中精力傾聽發動機運轉的聲音,判斷是否有異響,這樣一聽就是七年。在這七年里,他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對發動機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對發動機異響的判斷也越來越精確,大家都說,“沈哥真是有一雙蝙蝠一樣的耳朵”。
健康安全常系心
七年的試驗臺工作,讓沈立偉養成了非常強的安全意識。作為工長,他經常叮囑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人,要注意安全,不要出現意外”。在試驗臺工作期間,他始終秉承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無小事,大意必出事”的思想。帶著這種意識,沈立偉敏銳地發現了發動機進入升降機時易發生傾斜的情況,為了預防事故的發生,他親手制作了警示牌和提示牌,督促提示操作者在發動機進入升降機時,要確保的狀態和角度,避免發動機傾斜掉落造成人員傷害,保證了周邊操作者的安全。
除了工作的安全,沈立偉還十分關心員工的工作環境。由于廠房中安裝了中央空調,部分工位不可避免地就要處于空調的正下方,由于中央空調吹出的冷熱風比較大且直接接觸操作者的身體,時間久了操作者便會感到頭部和頸部不適,為了幫助員工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發動大家的智慧,集思廣益,采用物流部拆卸下來的廢棄角鐵和塑料板制作成一個遮風板,輕松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困擾大家多時的難題。
開拓創新排隱患
2014年,公司自主研發了4A9T機型的發動機,由于這種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并沒有專用的止動器,所以該機型增壓器的潤滑油管在用電槍擰緊時,極易出現變形彎曲,存在嚴重的質量隱患。對此,沈立偉組織工段人員成立了攻關小組,對這一問題進行改進創新,大家在“沈哥”的帶領下,開動腦筋、創新思路,僅用了一個多月,便自主研發出了該機型的止動器,并且是采用庫房內的廢棄材料制作而成,高效低成本地解決了困擾大家已久的難題,確保了發動機的裝配質量。
總結經驗傳幫帶
通過個人學習以及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成為工長后的“沈哥”,繼續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開展員工的培訓工作。在試驗線上,他將自己總結的判斷經驗無保留、無差別地傳授給新進員工,全面提高崗位操作技能水平。在4A9T機型開始批量生產前,大部分操作者對此機型還比較陌生,對該機型的具體裝配流程不熟悉,并且裝配部操作者人員眾多,學習起來耗時耗力。為了使員工盡快掌握,沈立偉采取“普遍培養,重點選拔”的方式,將班組中的員工分成小組,先對每個班組的一部分工人進行培訓,再讓完成培訓的人員去培訓其他人員,用傳幫帶的方法使班組的每名成員都能夠學習到新機型的裝配技能,使工段人員整體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此外,他還制定了一套四人一組的管理模式,使新老員工共同學習,讓老員工的豐富經驗來彌補新員工的不足,新員工的年輕活力帶動老員工,為工段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達到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的目的。
如今,作為工長的他依舊堅持每天學習崗位專業知識,還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在職教育獲得本科學歷,不斷給自己“充電”。支撐他不斷前進的不僅是他對發動機深深的眷戀和濃厚的興趣,更在于他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在沈立偉的帶領下,工段的員工齊心協力,遇到問題集思廣益,不怕難不怕苦,每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朝氣、活力和正能量。面對工作中的種種業績,“沈哥”謙虛地稱這是裝配人集體的智慧,一個人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員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才能找到開拓創新的思路,攻克難題。
這就是航天三菱裝配人口中的“沈哥”,他親切謙虛、技術過硬、思路寬廣、影響力強,他以自己的方式積極調動全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興趣,培養了工段人員科技創新能力,詮釋著航天三菱人追求卓越產品的信念和的創新驅動未來愿景。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