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10-15
10月1日,央視網《中國夢實踐者》以獨特的視角,報道了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2所“十年操作零失誤 百次試飛保安全”的優秀無人機操作員——于新。于新也通過自己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對于我國航天事業的情懷與熱愛。
于新所在的302所是三院軍品與民品無人機型號總體單位,承擔研發、生產、飛行保障任務。在無人機飛行試驗過程中,同事們都愿意把試飛保障工作交給于新這位資深操作手,這份難得的信任來自于他“十年操作零失誤”。
試飛試驗是個周期長而又繁瑣的工作。“這是非常嚴謹的一個過程,要求我們要操作及時、準確。每次試驗前都要詳細核對本次試驗型號的技術文件,熟悉本次試驗內容與操作流程,多做模擬演練,針對每次不同的試驗預估試驗結果,設想可能發生的情況以及應對方案,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堅決不能上崗,堅決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做大型無人機飛行試驗之前,都要百余次試飛小型縮比機,來驗證它的飛行能力。“這個時候,幾乎每天都要飛行一次,精神損耗確實挺大的。
為了熟練完成每一個動作,要熟悉操作臺上的每一個按鍵,使用操縱桿要如同使用手指一樣靈活,于新反復練習,把它們融入到了本能反應之中。閉上眼睛,聽別人報數據,他也能夠做出相應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來完成無人機的飛行控制。
時至今日,于新還能清晰地回想起來,去年他參加某飛翼式布局隱身無人機首飛試驗任務的時候,那種興奮的感覺。在這次任務中,他在現場的工作是最少的一次,少到什么程度?他只在無人機起飛的準備階段,輸入了幾個數據,按了幾個按鍵,后續這架無人機就自主完成了其余工作。
當時于新坐在控制臺,看著攝像機回傳的無人機飛行畫面:筆直的延著跑道中線起飛,平穩地飛向天空,躍過高山、跨過河流,最后又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中線上,那仿佛是一架有生命的無人機。
該型號無人機是于新參與的無人機型號中,自主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其中80%都是新技術,部分技術突破在世界范圍內屬于首創。
于新經常斷斷續續出差,最長連續四個月沒有回家。“這種苦可能也是我們這個行業中所必須經歷的,我們不可能在城市里從事這項工作。工作需要我們到這里,不是我去,也會有其他人去。那么我做,為什么不行?”
為了讓新加入的隊員能夠快速適應崗位,于新積極主動給大家進行技能培訓,從理論到實操,從基本操作到特殊技巧,給大家創造了很多實際上手的機會,加快了學習進度,特別是航模飛行與真機任務講解,有效地增強了新隊員的理解與動手能力。經過幾年的發展,試飛隊已由最初的五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二十多人。
冬日嚴寒,夏日酷暑,從未能阻擋于新帶領試飛團隊完成各項無人機任務,他從未因個人原因耽誤工作,更多的是帶病堅持工作、舍小家為大家的長期在外堅定地完成各項任務,隨時準備應對下一個任務,再出發。
于新的兒子現在三歲多,等他再大一些的時候,于新也會帶領他去接觸航模。如果孩子對航模、航天有興趣,他也會支持兒子成為航天家庭的一員。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