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17
2月8日中午11時,劉建召運送的防疫物資安全抵達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定的物流基地。
疫情肆虐下的武漢,并不是孤島。至少,持有臨時通行證、健康證明等,并經人員測溫無異常、車體消毒等一整套規范流程后,奉命運輸物資的貨車,依然可以正常出入。
39歲的貨車司機劉建召,是近些天武漢的“常客”之一。最近十天他已三進三出,三次目的高度一致——把中國海油整車整車捐贈的84消毒液、防護服、口罩等,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現在是2月6日日暮時分。劉建召剛從武漢返回天津,便到中國海油臨時生產84消毒液的主陣地——中國海油所屬單位天津正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貨。顧不上吃口飯的他,又要出發了。
臨發車前,劉建召特意搖下窗戶與目送他的人揮別
2月6日18時,劉建召駕駛貨車駛離現場,目的地——武漢
這次的貨物是中國海油在北京、天津、山東等地緊急籌措調配的1800套防護服、20000個口罩、20000公斤84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終點還是武漢。
劉建召的“最美逆行”始于大年初二。那天,作為一家物流公司車隊負責人的他,接到了中國海油支援武漢的物流配送電話。
“一開始沒概念,以為消毒液不會有多少,只帶了個小車,來了以后才知道人家捐贈力度究竟有多大,不得不回去把最大的車開過來。”
確切地說,這輛車是掛車,車廂十多米長、兩三米寬,差不多是國家規定的掛車外廓尺寸的最大限值。1月29日,他的車裝滿了30000公斤84消毒液。那也接近他的車載重量的上限。
載著相當于6輛同款掛車重量的消毒液,他星夜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所在地。那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他說:“第一次去有點害怕。”
家人比他更擔心他的安全問題,直到現在,年邁的父母依然被他蒙在鼓里。“媳婦知道以后大哭了一場,不讓去。我就對她說,車都裝好了,就跑這一趟。”
特殊時期,正達公司對所有入場車輛進行消毒,對劉建召的車輛,消毒水噴了一遍又一遍
完成一系列入場手續后,捐助物資開始裝車,為了贏得時間,盡快將物資送往湖北,劉建召跳到車上協助裝車
貨車上滿載的是中國海油積極響應國資委號召、千方百計籌措的防疫物資
誰知這一趟跑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接連有了第二趟、第三趟、第四趟。“剛才媳婦還打來電話,吵著讓我回去。我說,又裝好車了。”說完,他得勝般地大笑起來。
站在他的角度看,中國海油“像一條龍,努力把最硬的鱗都給了湖北”。
這十天,中國海油想方設法緊急調集應急物資,不遺余力捐贈疫情防控物資。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國海油已通過國資委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5000萬元,中國海油公益基金會向湖北等地捐贈300萬元,向武漢等地捐贈84消毒液超過300000公斤,向湖北省捐贈口罩超過20000個,向湖北供應成品油4750000余升,向武漢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捐贈車用柴油18000升……
但,這不是全部。
這十天,原本并不生產消毒液的天津正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臨時改造生產線,緊急生產84消毒液并向武漢等地捐贈84消毒液90多批次。
大批海油司機穿越大半個中國,轟轟烈烈地打響了車輪上的戰疫,僅海油發展物流公司就一周發車25車次,將疫情防控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祖國各地。
從中國海油總部,到海油發展、山東海化、中海油服等許許多多單位,全部緊急行動起來,生產、捐贈急需的防疫物資。無數干部員工,甚至把家屬也“捐”了出去——這些家屬都是這次疫情防控最前沿的醫務工作者,他們有的“除夕就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從此一去就沒回過家”……
這個春天,中國在拼,湖北在拼,武漢在拼,中國海油在拼,凝聚磅礴偉力的愛與希望,與病毒賽跑。
這也是三進三出武漢城后,劉建召和其他海油司機“不回家,繼續送貨”的原因——疫情之下,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
至于安全問題,他相信,做好防護,沒事的。為了做好防護,十天之間,他換了33個口罩;動不動就給車上噴點消毒液,攜帶的25公斤消毒液,噴了個精光……
這輛貨車,一頭連著中國海油,一頭連著武漢。最美的不僅是勇敢者的逆行,還有在這條線上持續傳遞的溫暖和力量
劉建召說著,看了看手機,晚上6點鐘,該啟程了。
“送完這批還送嗎?”有人問道。
“送!”劉建召說,“我認識的海油司機,都是好樣的。我們說好了,疫情過去了,一起喝頓慶功酒,不見不散。”
【責任編輯:李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