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19-02-26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改革舉措,“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其五項關鍵任務。幾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去庫存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也有序穩步推進。近日,中辦、國辦下發了《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去杠桿、降負債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國企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由于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電力央企是本輪央企降杠桿的重點攻關對象。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大唐)作為負責任的電力央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計劃用3年時間圓滿完成目標任務。
負債率八連降 推翻“三座大山”
資產負債率高是中國大唐過去幾年背負的“三座大山”(即資產負債率高、煤化工和西南小水電)之一,嚴重影響集團可持續發展能力。2010年以來,中國大唐積極攻堅克難,實現了資產負債率的八連降(見圖1),截止2018年8月底降到了79.82%,與歷史最高點相比下降了超過9個百分點,已經步入發電集團先進行列,2017年底成為資產負債率低于80%的兩大發電集團之一,僅略高于華能集團。
以降杠桿牽引高質量發展
今年按照中央要求,國資委明確中央發電集團必須進一步降低杠桿水平,2020年將資產負債率控制到70%以內。為了確保該目標如期實現,中國大唐出臺了專項實施方案,明確了降杠桿的主要目標任務,并將降杠桿目標進行了逐級分解,明確了各級主體的降杠桿責任,與各二級企業簽訂了目標責任狀,納入經營業績考核。我們深刻認識到,落實十九大提出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對于高負債率的央企而言,降杠桿是重要牽引,通過降杠桿能夠有效推動企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降杠桿是三大攻堅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是黨中央明確的三大攻堅戰。杠桿率高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中央企業減負債降杠桿,就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大舉措。
降杠桿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倒逼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系統性工程。黨的十九大提出高質量發展要求,降低資產負債率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求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其實質就是倒逼企業推動發展模式、經營模式、管控模式變革,加快推進企業市場化轉型,提升資產配置效率效益。
以系統思維推動存量資產降杠桿
我們知道,降低資產負債率無外乎通過下幾條途徑:一是減少分子(即負債);二是擴大分母(即資產總額);三是分子(即負債)分母(即資產總額)都有變化,分母(即資產總額)增加的速度高于分子(即負債),或者分子(即負債)的降低速度快于分母(即資產總額)。具體可參照資產負債率的基本財務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總額=負債/(負債+所有者權益) 式(1)
對于存量資產來說,基于上述思路,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加所有者權益、降低負債總額,以及將負債轉化為所有者權益等。
根據這一理論思路,中國大唐結合企業實際從加強資本運作、轉換經營機制、建立退出機制三個方面推動存量資產降杠桿工作,研究部署了一系列重點舉措。其中,加強資本運作的目的就是增加所有者權益,以及將部分負債轉化為所有者權益,增強資本實力;轉換經營機制的目的就是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資本實力,從而增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實現資產總額的增加;建立退出機制的目的就是將存量資產中資產質量差、資產負債率過高的資產從企業總資產剝離出去,從而實現降低集團總體資產負債率的目的。
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增強資本實力。加大資本運作的實質就是增加所有者權益,推動部分債務轉化為所有者權益,從而做大資產負債率公式的分母、做小其分子。根據式(1),中國大唐要努力增加所有者權益數額,也可以尋求將部分負債轉化為所有者權益,因此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1)引進投資者,增加資本金。企業積極研究不同層面混合所有制改制,通過合資、合作、并購等方式,積極引入有能力的外部戰略投資者,加大權益融資比例或進行混合所有制,提高資本金比例。(2)推進股本融資和可續期債券融資。研究制定上市公司股本融資方案,擇機推進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有序推進可續期債券、可交換債、可轉債、優先股等發行工作。(3)探索推進市場化債轉股。(4)研究推進股權互換。在不影響對所屬公司控股地位的前提下,研究推進控股公司的股權互換、上市公司股份與ETF基金份額互換,增加集團歸母權益。(5)推進債券融資和金融機構融資。(6)加強資本管控,支持企業經營積累增加資本。完善資本金管理機制,明確企業資本補充條件、標準和資金渠道和資本金回報率,支持企業通過增加資本積累、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本金。(7)總結資本運作經驗,統籌做好資本運作規劃,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存量、增量、減量,優化結構、優化布局,提升質量。
轉換經營機制,提升存量資產盈利能力。轉換經營機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存量資產的盈利能力,通過盈利能力的提升來增強資本實力,增加所有者權益。要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必須從“開源”、“節流”和“結構”三個方面采取措施。其中“開源”就是增加企業的營收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創利能力;“節流”就是節約成本和費用開支,降低單位成本;“結構”就是調整成本的結構,將企業開支的資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的結構進行優化,在總支出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盡量增加資本性支出、減少成本性支出。基于上述思路,企業采取了如下七項措施:(1)實施企業分類管理。建立經營成果與員工利益聯系機制,根據資本貢獻大小對各單位進行分類管理,區別煤電與非煤電企業,實施不同的管理政策。按不同企業類型調整考核指標,精準考核方式,做好目標導向。進一步完善薪酬分配機制,建立更具吸引力的激勵約束機制。(2)健全資產負債率監控機制。制定不同類型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預警線和重點監控線,實施分類管控,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督導,健全債務風險監測預警機制。(3)強化對標,提升盈利能力,增加資本積累。一是深化對標,深挖企業內在潛力和價值,增收節支,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二是加快推進分改子工作,提升凈利和歸母水平。(4)完善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機制。按公司法要求對企業進行管理,明晰股東有限責任和公司責任。支持企業通過增加資本積累降低資產負債率。(5)完善集團內部檢修運維市場統配機制。成立相應的區域檢修運維公司,負責本轄區的檢修運維工作,合理安排外委費用來源。(6)完善特困、高負債率企業“輸血”約束機制。明確“輸血標準”,加強對需要“輸血”企業的分類監管,倒逼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大修費、可控費用、勞務用工、外包工程、冗余人員安置、新進職工等方面管理力度。(7)強化“兩金占用”壓降,加快資產周轉速度。加大應收款項回收力度,做好集團公司燃料庫存管控,加強物資管控。
建立退出機制,提升資產質量。建立退出機制的目的就是提升資產質量,更直白地說,就是將資產負債率過高的部分劣質資產從企業中剝離出去,從而達到調整式(1)分子分母結構的目的。對于存量資產,當式(1)的分子分母同時發生同向變化(對于存量資產,主要是同向降低)時,企業期望分子降低的速度高于分母降低的速度,從而實現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目標。因此,針對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劣質存量資產而言,企業重點是建立退出機制,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如下五個方面:(1)建立控股企業正常退出機制。明確企業退出必要充分條件、清算程序,形成所屬企業的正常設立、管理、退出機制。大力推進瘦身健體工作,嚴格按照國資委要求,確保完成各項任務,并主動明年起開展新一輪瘦身健體。(2)建立參股企業正常退出機制。明確參股退出必要充分條件、清算程序,形成參股企業的正常管理、退出機制。對于參股企業,按照聚焦主業要求,力爭三年退出應退數的80%以上。(3)堅定不移推進虧損企業治理。大力推進處僵治困工作,確保完成“僵尸及特困企業”治理任務,并積極主動制定2019-2020新一輪處僵治困行動方案。(4)建立低效、無效資產定期清理機制。明確低效無效資產界定標準、處置要求、處置程序,建立定期清理機制,制定閑置和低效資產處置2018--2020實施方案。(5)扎實推進“三供一業”及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
以“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推動增量資產高質量發展
對于增量資產,中國大唐希望從一開始就必須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根據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總要求,結合式(1),企業認為高質量發展要求體現在:項目能夠具有較好的持續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項目從誕生時資產負債率就比較合理,項目籌建時資本金就必須充足,采用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盡量實現我方用較少的原始投資就能有效擴大資產總額且不抬高資產負債率。基于這些思路,結合中國大唐的實際情況,需要從如下八個方面著力:(1)轉變發展理念,全面踐行“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核心理念,建立投資發展約束機制。(2)轉變發展模式。在提高綠地建設質量基礎上,鼓勵加強資本運作。(3)規劃投資能力。量入為出,控制新增投資。(4)調整投資結構。制定投資項目負面清單,明確支持項目和限制性項目范圍。(5)嚴格投資順序。按項目效益確定投資順序。(6)把握好控股比例。適當降低控股企業比例,充分吸收社會資本。(7)編制未來三年技改投資計劃。明確改造項目分類排序標準,按限定投資規模安排改造計劃,釋放投資空間。(8)明確投資主體責任,落實違規投資追責制度。真正有效建立項目投資后評價和違規責任追究機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總之,盡管降杠桿減負債的目標任務艱巨,但是中國大唐有過去八年多大幅度降低資產負債率的成功經驗,有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干部員工隊伍,有堅定的“四個意識”、牢固的理想信念,我們相信在全集團的共同努力下,三年降杠桿的目標一定能夠順利實現。(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總會計師 劉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