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構建新格局 開啟新征程(下篇)】開局“十四五”,再啟新征程
【特別策劃——構建新格局 開啟新征程(下篇)】開局“十四五”,再啟新征程

文章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發布時間:2021-02-18
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站在了歷史交匯點。這一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這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瞻望新征程,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舉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擘畫新藍圖,傳遞改革新動向。
《國資報告》記者觀察發現,本次央企負責人會立足“十四五”時期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等目標任務,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科技創新、深化改革、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強化監管、加強黨建等方面系統部署2021年國資央企改革工作,以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更強決心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好“雙循環”排頭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什么是高質量發展?經濟循環暢通是一個重要標志。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經濟循環通暢重要性更加突顯。
中央企業發揮好戰略支撐作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圖為招商局集團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
打通“堵點”、補上“斷點”,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暢通經濟社會循環……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中央開出的“藥方”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穩中有進、長期向好。“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內,“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新發展階段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
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中央企業要立足國內大循環,擴大有效投資,發揮產業龍頭作用,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協調運轉,主動適應和創造市場需求;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優化境外投資布局,堅定不移深化對外開放。
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表示,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發揮好戰略支撐作用,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要在“點、線、面”三個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是要夯實“基礎提升”的點,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二是要抓住“關鍵連通”的線,加快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三是要“優化布局”的面,加快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
招商局集團是我國港口航運的龍頭企業。肩負責任使命,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繆建民表示,2021年中央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我們要圍繞“國家所需、招商所能、大勢所趨”,找準自身定位和比較優勢,當好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力軍,當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踐行者,當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
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表示,要深刻領會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在重大關鍵點上發力見效。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上發揮引領作用,實施薄弱環節攻關工程,積極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高度看待海外市場,高質量推進對外開放與合作。
科技自立自強,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并對科技創新專章部署,放在規劃任務的首位。“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已經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新時期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目標更為明確,方向更為聚焦,舉措更加有力。
會上,郝鵬表示,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強化創新主體意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優化研發支出結構,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性、標志性重大成果。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擺在首位。2021年,國資委提出加快創建第二批創新聯合體,充分發揮5G、北斗、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創新平臺作用,開展協同攻關。發布關鍵核心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加強對成果轉化、首臺套應用的政策支持,加快推進國產化替代。
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國機集團明確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保障高端裝備供給;加快提升工業基礎技術研發,推動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提升軍工配套能力,深入踐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快培育新興技術,促進集團轉型發展;加快培育國家戰略咨詢能力,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發展貢獻國機智慧”為五大主攻方向,引領企業“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方向。
立足網信產業發展趨勢,中國電子董事長、黨組書記芮曉武表示,以新安全策略加速推進網絡安全科技自立自強,要緊緊牽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抓緊突破網絡發展的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為加快實現“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創新活動是否活躍、創新能力是否強大,直接關系我國創新型國家乃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推動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科技合作,打造行業共性技術平臺等,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2020年12月,中交集團組建成立了由37位院士和3位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組成的高端科技智庫專家委員會。在成立儀式上,中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彤宙表示,成立高端科技智庫,對于中交集團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強企意義重大。中交集團提出要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堅持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必由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團總工程師、高端科技智庫專家委員會主任張喜剛表示,中交集團雖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但依然存在著高端人才少、新興領域研發能力弱等短板,智庫的成立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持續完善科研創新體系,聚焦能源信息化領域,組織開展前瞻技術研究、基礎共性技術開發和重點新產品孵化……國家電網公司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全面部署“新跨越行動計劃”,推出一系列貨真價實、含金量高的實招硬招,吹響了科技創新的“沖鋒號”。
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表示,2021年公司將深入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攻堅“卡脖子”環節、短板技術和“無人區”,將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和機制是決定企業活力的關鍵點。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要賦予科研人員在成果轉化中的更大自主權,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激發廣大科研人員創新動力、創造潛能。
為此,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王祥喜表示,加快實施科研體系改革,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化成果轉化機制,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有影響力的科技品牌,切實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中國一重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表示,為深入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加快推進落實國家重大工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央企攻堅”工程以及企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科研項目等。積極參與創新聯合體建設,加快組建“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平臺”,著力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一手抓新興產業,加快組織實施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重點項目,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劉明忠還提到,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當前,中國一重正在開啟重型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新征程。
中國西電集團董事長白忠泉也提出,輸變電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數字化、智能化的跨越。“作為輸配電環節的裝備制造龍頭企業,西電集團要把客戶需求和痛點作為企業的發力點,致力于成為推動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排頭兵。”他表示,要明確數據是企業的核心戰略資產,加強信息技術與研發、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數字企業”。為應對數字化沖擊,西電集團在繼續加強全面科技創新的基礎上,計劃成立數字化產業研究院,正在探索建設真正無人值守的智慧電站,致力于推動輸變電產業的數字化水平。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快速落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從深化改革中走來的國有企業,在經歷了放權讓利、“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企三年脫困、建立和完善國資監管體制,以及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洗禮后,已經迸發出強大的發展活力。
“十四五”時期,面對深刻復雜的外部發展環境,繼續推動國企改革在深化拓展中下更大功夫,是企業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以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為目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全面提速期。郝鵬表示,2021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主要任務能否落地、能否見效,直接決定著后年能夠全面實現預期目標。中央企業要抓緊抓實抓細,確保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
進入關鍵之年,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更加聚焦重點任務。如,發力攻堅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等制度性基礎性改革;力求突破厘清治理主體職責邊界、混合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等重點難點問題。在全面梳理問題癥結基礎上精準對焦,改革才能有的放矢。
2021年,中國寶武在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后了開啟“超億噸”新紀元。寶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表示,2021年,中國寶武已經走到了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關鍵時期,要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打造新時代的“寶武之治”。緊盯體制機制瓶頸問題攻堅破難,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建設具有寶武特點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以難點為突破口,國家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表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堅決抓好自主創新、資本運作等黨組重點關注的9個方面改革任務;做好創新引領,在重大專項、綜合智慧能源、光伏等關鍵領域重點突破;做優資本運作,瞄準“獨角獸”企業培育、市值運作、資產結構、頂層設計、人才激勵等方面,進一步創新突破。
聚焦難點改革攻堅,要進一步調動企業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此,郝鵬表示,企業在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行用工市場化,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等方面,激發改革活力,助推企業由“要我改”向“我要改”轉變。
2020年12月18日,作為中國石化首批直屬單位試點企業之一,中國石化催化劑有限公司成功舉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簽約儀式。以契約管理實現“能上能下”,以剛性考核實現“能進能出”,以目標業績實現“能增能減”,率先在公司經理層實現“三能”機制的落實落地。
2021年,中國石化3家“雙百企業”、2家“科改示范企業”作為首批五家試點單位,將率先開展相關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計劃到2022年,中國石化各級子企業將全面展開此項工作。
中建集團提出,2021年要在深化改革專項工程上見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爭創中央企業改革示范標桿;要在推進公司治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上見成效,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充分激發員工干事創業熱情。
基層是企業改革發展的第一線,蘊藏著極大的改革動力和創新智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要更加注重發揚基層首創精神。郝鵬表示,2021年抓緊抓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還要更加突出基層創新。鼓勵支持進入“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區域性國資國企改革和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等專項工程的企業率先改、大膽試,爭當改革標兵、爭創改革經驗,使改革政策直達基層,讓改革成效惠及基層,在基層形成典型引路、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高質量發展引領變革升級,這就要求企業要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數量的增長轉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盡快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追求效益、提高效率、創造價值,成為新時期評判中央企業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2021年著力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以更加精準、有效的舉措推動企業向市場升級、管理升級、質量升級要效益,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風險。
“2021年石油石化行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很多,中國石化面臨的各項工作任務依然艱巨繁重。”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說,“企業持續增強盈利能力,打造更強競爭優勢,大力推進系統優化、拓市擴銷、降本挖潛,全力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當前我國移動通信企業正處在5G投資大、運營成本高,投入產業壓力較大的特殊時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力爭實現穩定增長,重在深化精益管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2021年中國移動加大科技降本、管理降本力度,不斷提高運營效益。圖為中國移動的5G電力巡檢機器人。
中國移動董事長、黨組書記楊杰表示,2021年將完善與公司規劃、業績目標相匹配的資源配置,加強對預算執行的過程管控。加大科技降本、管理降本力度,持續清理低效無效資產,不斷提高運營效益、效率。
同樣以成本精細化管控為方向,中糧集團通過推進經營單位運營型總部建設,壓降成本費用、提升人均產出及人工成本利潤率等效能指標。加強虧損企業治理,做好“處僵治困”收尾工作,推進低效無效資產退出,縮小虧損面、壓降虧損額。
提質增效穩增長重在向精益管理要效益,也要以質量升級助長遠。2021年,為全面提高企業經營質量和效益,中建集團持續推進“六個專項行動”,推動科技創新、基礎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設等取得更大成果。強化項目管理,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樹牢質量標桿形象,提升企業品質影響。
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推動企業統籌發展和安全,既要運用發展成果增強防控風險的能力,又要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使企業能夠行穩致遠。對此,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要加強金融業務管理,嚴禁脫離主業、脫實向虛,確保不發生債券違約,嚴禁逃廢債,加大對參股投資和參股企業管理,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
以加強債務風險防范為重點方向,中建集團2021年將深入實施“兩金”管控三年工作方案,持續改善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嚴格控制經營性負債、帶息負債,鞏固降杠桿成果。
構建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體系,是企業海外市場穩健發展的關鍵。招商局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胡建華表示,“當前,疫情仍在蔓延,影響廣泛深遠,疫情對實業的不利影響必然傳導至金融企業,加之政策引導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為企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下一步,招商局集團將做好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和管理,防范海外發展風險,推進季度監測機制落地。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杜絕重大特生產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環保事故發生。
加快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
“十四五”時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重在破解國有經濟大而不強,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產業轉型升級慢、新動能接續不上等關鍵問題。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事關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目標,事關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
以實施“十四五”規劃為契機,2021年,國資委將進一步突出實業主業,進一步推進重組整合以及進一步統籌好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擺在了突出位置。
把發展國有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整體功能,要求中央企業實施更為科學的主業管理,嚴控分主業投資比例和投向。
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姚林表示,優化投資管理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主責主業,不符合戰略方向的業務堅持市場化、保價值退出,引導投資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高效發展。
推動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是提升資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關鍵一招。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2021年,國資委將穩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優質資產進一步向上市公司匯聚,增強市場價值實現能力。對重復投資或同質化競爭、無序競爭嚴重的行業領域加快重組步伐。
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是轉換國有企業發展動能的內在要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意味著企業將加速擁抱數字化轉型,投身參與“兩新一重”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國家電投“2035一流戰略”,是推動清潔低碳轉型、引領能源革命的重要一極。“數字化跟能源和電力的融合才是未來的方向,我們應該跟數字化、智能化、互聯網緊密地結合起來,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在能源革命的前列來擁抱未來的發展。”國家電投黨組書記、董事長錢智民表示。
數字化轉型催生企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全球產業變革和企業結構調整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國海油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的重要內容。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表示,中國海油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推進,將有力助推公司管理模式、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變革,為公司贏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持久的贏利能力。
中建集團則提出,要堅持把集團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搶抓發展機遇,探索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拓展新興業務領域。推動優勢資源向國家戰略核心區域集中,提高熱點區域和城市的市場首位度。
自我革命實現“管資本”,切實提高監管效能
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是推動國有資本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高質量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國資委重點圍繞“健全”二字,持續落實“放管服”改革,加強依法監管,優化監管方式,著力提升監督效能。
健全體制提升監管效能,要主動適應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形勢需要。比如,當前推動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任務更為迫切,需要在業績考核、獎勵激勵、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方面進一步調動所有政策資源、集中發力,進一步運用市場機制強化對科技入才的激勵,利用國有企業內部市場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形成現實生產力。
為此,2021年,國資委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在原先“兩利三率”基礎上引入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形成“兩利四率”考核體系(“兩利”即凈利潤、利潤總額,“四率”即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突出對中央企業“兩利四率”指標的考核,以引導企業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和運營效率,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健全體制提高監管效能,重在提高依法監管能力,發揮國資委專業化體系化監管的優勢。郝鵬表示,國資委將進一步推進國資監管法治建設,推進規章規范性文件立改廢釋,完善權利責任清單,優化授權放權清單,制定盡職免責清單。針對專項工作或特別事項,實施組織工作專班,形成“會診”機制。
深化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是健全管資本國資監管體制的重要一環。自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改革以來,中國五礦等19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更加突出產業導向,在聚焦主責主業、加大結構調整、內部整合融合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中國國新等2家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則積極開展基金投資運營和劃入股權運作,更加服務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和科技創新。
以中國國新為例,該企業成立10年來,尤其是成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以來,探索了“資本+人才+技術”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在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中國國新董事長周渝波結合企業實踐總結說,開展國有資本運營應當注意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的關系:一是運營公司定位和服務國家戰略之間的關系,二是增強國有資本流動性與企業穩健經營之間的關系,三是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與服務國資央企之間的關系,四是推進市場化改革與落實國資監管要求之間的關系,五是國有資本運營業務探索創新與加強風險防范之間的關系,六是加強黨的建設與國有資本運營之間的關系。
郝鵬表示,2021年,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要積極打造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更好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要更好聚焦實體經濟,優化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優化總部職能定位和管控模式,激發所出資企業活力。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要創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提高資產管理專業化水平。
創新拓展國企黨建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的第一位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強調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新時期,筑牢國企黨建的“根”和“魂”成為國資國企事業興旺發達、行穩致遠、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根本保證。
近年來特別是全國國企黨建會以來,為根本扭轉國企黨建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國資委壓茬推進黨建工作落實年、黨建質量提升年、基層黨建推進年、黨建鞏固深化年,中央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嚴了起來、實了起來、強了起來。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全國國企黨建會召開5周年。央企負責人會上,郝鵬表示,2021年黨建工作要突出圍繞迎接建黨100周和全國國企黨建會召開5周年,扎實開展“中央企業黨建創新拓展年”,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全面推動國企黨建向基層拓展、向縱深拓展、向國有資本延伸的新行業新領域拓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為進一步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健全踐行“兩個維護”的制度,完善企業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的機制,構建深度融合的格局等方面發力,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以高質量黨建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國資委從壓實黨建責任、夯實黨建基礎和加強對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等方面,積極推動企業黨建與業務工作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才能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央企負責人會議提出進一步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經濟工作,提高專業化能力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強、專業精、作風優的干部人才隊伍。
“十四五”時期,國資國企更要突出政治優勢,堅定不移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不斷增強國資國企隊伍的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2021年,國資委將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鞏固深化專項整治成果,加快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為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大唐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鄒磊表示,企業將進一步強化建章立制,健全配套考核激勵機制,壓緊壓實各級黨委主體責任和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形成全面從嚴治黨強大合力;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在職責范圍內把全面從嚴治黨各項重點任務抓實抓細抓落地;進一步狠抓基層黨建,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到實處、落到基層。
“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加強黨建各項工作正在企業落實落地。中交集團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王彤宙表示,黨的堅強領導,要靠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來保證,必須一以貫之打造全面提升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質量的窗口。2021年集團持續推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升級,為實現“兩保一爭”目標、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聚力領航。(《國資報告》記者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