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黨建引領 田間工程建設助力農村脫貧攻堅
中國能建:黨建引領 田間工程建設助力農村脫貧攻堅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10-28
10月17日,早上七點的陽光溫柔穿過椰林,灑在海南省定安縣龍河鎮安良村去上學的孩子們身上。只見,孩子們三五成群,背著書包,滿心歡喜地走在去學校的路上。他們的腳下,一條寬2米,離地面80厘米高的水泥路一直向前延伸。路的兩邊是兩個小池塘,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周圍居民樓,煞是好看。
幾個月前,這條路還是一條凹凸不平的土堆小路,電動車都很難通過,一到雨季,路旁低洼處積水嚴重,經常漫過路面,學生上學不得不繞行幾公里上學。“多虧了紅嶺灌渠田間工程黨支部呀。”安良村村委會居民動情地說。
這個故事的原委,還得2018年的10月說起。
搭建溝通橋梁:黨建交流消除村民偏見
“2018年4月,我們紅嶺田間工程項目施工人員剛進場,周邊村民對我們有許多誤解:有的村民以為我們是暴利圈地的開發商,很是反感;有些村民按照其他項目模式,觀望著索要高價征地賠償。土地征不下來,接下來的施工根本沒有辦法推進。”中國能建葛洲壩一公司總經理助理、紅嶺灌渠田間工程黨支部書記、項目經理王華無奈說道。
據悉,受天氣和地形影響,海南多地工程性缺水嚴重。為了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網絡,海南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總投資31.6億元,以EPC施工總承包模式招標中國能建葛洲壩一公司建設紅嶺灌區田間工程,3年內解決文昌、定安、海口、屯昌4個市縣122.39萬畝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可是,紅嶺灌區田間工程涉及4個市縣35個鄉鎮約 300個村委會,總長8200公里。這個“民生工程”征地建設,如果村民不配合,如期推進將會成為一紙空談。
走進田間工程黨員活動室,“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這幾個大字異常醒目。為了打開突破口,王華通過與村黨支部深入開展黨建交流有力推動了征遷協調工作,他自己也成為兼職征遷協調員。2018年10月,田間工程業主方水利水電集團聯合施工方葛洲壩以及設計、監理等參建單位,在工程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王華開始全面負責推動黨建交流工作的開展。就這樣,田間工程在一次次黨建交流中成功找到了與當地村民溝通的最佳途徑,并發展每一位村小組組長、隊長、村支書為臨時征遷協調員,一起走進村民家中,為每位村民進行政策解讀,做通村民思想工作。
“大家都佩戴黨徽坐在一起交流。我們都是對著黨旗宣過誓的,是有共同信仰的共產黨的同志,所以大家更容易放下心中的偏見,愿意相信彼此的誠意。”田間工程業主單位海南省水利水電集團紀委書記傅后干多次參加黨建交流,他現場解釋道。
定安縣的龍河鎮安良村的“上學路”就是一場場黨建交流中的成果之一。
放學的學生走在“上學路”上
延伸戰斗堡壘:解決村民實際問題
“我們這個地方可能建U型槽不合適,這里有坡地,更適合埋管噴灌。”
“這里機械走不了,最好能修一條機耕路通行。”
……
10月份,葛洲壩田間工程定安片區分部經理王坤已經在黃竹鎮村子里和業主、監理、設計一起,在村民的帶領下走了好幾天。“‘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也是很好地在黨建交流中了解村民實際需求,將工程建設與落實為民服務解難題結合起來。每場黨建交流會結束后,黨支部成員們都會和當地村民一起,走進田間地頭,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設計施工。”王坤說道。
截至9月底,田間工程黨支部已經先后 38次走入村委會,與 54 個村黨支部開展黨建交流活動,面對面向干部、村民介紹項目概況,講解項目用地政策、補償標準、用地范圍、交地時間節點,耐心解答村民的疑慮及要求,傾聽百姓的心聲,合理布局各個水利設施。
10月16日下午,在定安縣黃竹鎮河頭村委會,又一場黨建交流會在河頭村舉行,定安縣政協副主席、黃竹鎮委員、水電集團紀委書記、葛洲壩相關負責人和監理、設計單位負責人、各村村組長、村民代表近40人聚在一起。大家胸前佩戴黨員徽章,了解田間工程的概況,發出群眾的聲音,了解項目建設的意義。
“在鎮上建個廣場,方便大家跳舞廣場,豐富娛樂活動,這不行?”有鎮上村民嘗試問。
“不行,我們的修建的是水利工程,考慮到鄉親們特殊困難,在設計范圍內會為大家解決實際困難,但決定不能借此機會挪做他用。鎮上如果有需求,可以走專項資金申請渠道。”傅后干義正言辭地拒絕。
通過一次次現場黨建交流,村民們對紅嶺灌區田間工程有了更加立體、形象、直觀的認識。截至目前,村民已同意無償提供 4.65 萬畝土地作為工程建設用地,工程征地難題迎刃而解。
9月30日,海南省水務廳向海南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研究室進行了專題報告,并各市縣黨委、政府下發了《關于推進紅嶺灌區田間工程以黨建促工程建設做法的函》,高度贊揚了田間工程為加快項目推進,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模范引領作用,堅持黨支部與項目涉及村委會黨支部互動共建,發揮雙向堡壘作用,實現黨建工作和工程建設有機融合的經驗做法。
如今,走進葛洲壩田間工程項目部黨員活動室,“興建水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古有大禹治水美名萬代傳,今有水利協調信譽人人夸”“完成一項工程、造福一方百姓”“興修水利改善民生、為民排憂心系百姓”從各個村委會送來的錦旗已經掛滿墻面。
牢記自身使命:田間工程建設和扶貧結合起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面對黨建交流取得如此成績,王華真正感受到了“強黨建就是強發展”、“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的深刻含義。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基層黨建工作的著力點和目標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田間工程黨支部在與村干部、村民座談過程中,認真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百姓困難,做好工程建設的同時,真正把扶貧工作結合了起來。
劉積軍,定安縣安良村村民,今年40多歲。自去年項目部開工以來,旱澇地問題得到有效改善,生產增收的同時一直用拖拉機為田間工程項目運輸塊石、沙石料等,每月實現毛收入上萬元。
劉積軍和他的機械車
“修建了水利,我們不僅灌溉方便了,還給我們修建了馬路,真的是太感謝田間工程黨支部了。”田間工程在修建了官帶路后,村民們十分感動,在通車當天自發要求組織舞獅隊和酒宴表示感謝,但都被田間工程黨支部拒絕。
“田間工程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也是廉潔工程。在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將田間工程和當地村民的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將自身的使命承擔起來。”王華在黨支部會議上多次強調。
在施工的過程中,田間工程堅持“完工一片,驗收一片”,陸續為各村村民的地頭送上水源,助力脫貧攻堅。據統計,紅嶺灌區田間工程建設以來,通過黨建活動、結合工程實際,為當地村民修建道路45公里、斗溝38.5公里,新增灌溉面積7000余畝,實現了灌區范圍內的旱田有水灌、澇田有溝排、外出有路行(機耕路、生產路)、無業有工做(優先錄用本地村民),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百姓生產生活問題,為當地脫貧攻堅作出了貢獻。同時,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企地共建向各方面、各領域延伸,對海南百鎮千村的美麗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