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五區黨支部:
愿做戈壁紅柳 譜寫采油新篇章
愿做戈壁紅柳 譜寫采油新篇章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五區黨支部:
愿做戈壁紅柳 譜寫采油新篇章
愿做戈壁紅柳 譜寫采油新篇章

文章來源:黨建工作局 發布時間:2020-01-21
編者按
日前,由中央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國務院國資委黨建工作局組織編寫的《基層黨組織書記案例選編(國企版)》一書出版,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教材新的組成部分,展示新時代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和推進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等方面的政治擔當、工作成效、先進經驗、精神面貌。
圍繞突出政治功能、加強思想教育、建強戰斗堡壘、打造過硬隊伍、培育企業文化、引領高質量發展、開展實踐創新等7個方面選取14篇中央企業典型案例,開展“鞏固深化基層黨建”系列報道,即日起在國資委網站陸續推出。
“當年我趕著馬群尋找草地……你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今年我又趕著馬群經過這里,遍野是綠樹高樓紅旗……”一首《克拉瑪依之歌》唱出了三代石油人60余載“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艱難奮斗歷程和炙熱石油情懷。在西北石油開發戰線上就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踏戈壁、頂風沙、戰嚴寒、斗酷暑,就像戈壁上的紅柳一樣,咽得下百分苦,獻得出千度情,堅韌不拔、頑強生長,始終恪盡興油之責,勇擔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使命,用青春和汗水證明“只有荒涼的戈壁,沒有荒涼的人生”。
肉孜麥麥提·巴克(左)帶領員工在現場開展QC技術創新課題。
做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五區黨支部以紅柳精神建堡壘、鑄隊魂、聚人心,讓紅柳精神根植于每一名員工的血脈之中,在百里油區持續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志戰歌。
像紅柳一樣扎根戈壁,勇擔“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使命。紅柳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頑強生長,靠的是發達的根系,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信念就是石油人的思想之根、力量之源。2016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石油行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沖擊,特別是高成本的稠油開發,每產一噸油,就虧損幾十美元,作業區被迫減產關井,生產經營形勢異常嚴峻。油價的“跌跌不休”、一口口油井的停產、單位效益的大幅下降,焦慮、悲觀、恐慌的情緒不斷蔓延,作業區能否度過“嚴寒”?隊伍信心一度出現了動搖,針對嚴峻形勢,支部及時召開“學紅柳、御寒冬”提質增效動員會,黨支部提出,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像紅柳一樣抱團取暖、共度嚴寒,少花錢、多拿油。圍繞學習紅柳精神、堅定責任使命進行大討論,重溫石油故事,再次接受以“三老四嚴、苦干實干”為核心的石油精神洗禮。由支委、優秀黨員組成的工作小組開展“紅柳黨員進班組”宣講活動,講清形勢、講明潛力,鼓勵員工向單井管理要效益、向挖潛措施要效益,發動全員從每一口單井、每一個區塊、每一項管理制度入手,排查開發潛力點,尋找效益增長點。提出了“開發精細化、資源集約化、責任屬地化”的管理理念,帶領員工過緊日子、苦日子,從“等米下鍋”變成“粗糧細作”,讓降本增效責任到班組、到個人。作業區全年實施降本增效措施37項,成本節約200余萬元,單井效益提高3個百分點,超產5000噸。全員干事創業的信念堅定了,信心回來了,精氣神更足了。
像紅柳一樣堅韌不拔,踐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錚錚誓言。黨員要像紅柳一樣始終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奮斗姿態,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堅韌不拔,無私無畏。2018年11月下旬,連續兩場罕見的14級大風席卷了整個油區,現場溫度驟降至零下30多度,作業區1678口油井全部停抽,地面設備幾近癱瘓。險情就是命令,黨員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凌晨6點,在夜幕沉沉的戈壁灘上,50名黨員經過4個小時的奮戰恢復正常生產,在復產總結會上,黨支部書記說:“14級大風刮倒了抽油機,但刮不倒我們的黨員信念,刮不倒我們的隊伍精神。”長期以來,黨支部堅持用紅柳精神塑造黨員、激勵黨員,扎實開展中國石油“四個詮釋”崗位實踐活動,教育引領黨員把“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使命體現在迎難而上,為企業多拿油、拿好油的苦干實干詮釋上,打造了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頑強、本領過硬的黨員隊伍。面對老區產量遞減快、穩產難度大等問題,黨支部提出“油稠人不愁,不為欠產找借口,只為上產找辦法”,組織開展黨建三聯責任示范點創建,實施支委聯班、黨員聯崗、員工聯井,出臺“黨員先鋒指數”考核管理辦法,實行“班組欠產,黨員連帶”“季度欠產,屬地黨員干部獎金扣減”,考核結果與黨員評先選優掛鉤,進一步激勵全員用實干詮釋盡責、用有為詮釋履職,在最稠的油區樹起了最紅的旗幟。黨支部堅持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到問題現場、生產一線,黨員與員工一起到前線跟班助產,讓黨員成為“防風固沙”的前線“哨兵”。
像紅柳一樣簇擁綻放,彰顯“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時代風采。紅柳的花雖小,簇擁開放卻絢麗多彩。作業區300名員工由漢、維吾爾、哈薩克等9個民族組成。黨支部認為石油精神是人格化的、有溫度的,連著所有石油人,各族員工要像紅柳一樣簇擁綻放,情系石油、奉獻石油。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黨的十九大代表肉孜麥麥提·巴克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一位少數民族先進典型。他從一個不懂漢語的維吾爾族巴郎(意為小伙子)到能編寫50多萬字的民漢對譯培訓教材,從技術新人成長為集團公司高級技能專家、技能大賽教練,詮釋了努力成就夢想。他自費創辦“紅柳石油網”,擁有1萬多個注冊用戶、40多萬人次的點擊量,詮釋了他用自己的知識成就別人夢想的寬廣胸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秉h支部開展“與肉孜麥麥提同行”活動,組織員工學習肉孜麥麥提·巴克崗位建功、民族團結、傳承美德等先進事跡,引領全員職工在思想、行動和崗位上與肉孜麥麥提·巴克同行,涌現了一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秀員工,如:為了新井順利投產,吃住在井場連續5天作業的程春梅;為了防止機油凍堵,脫下棉工服裹住油箱,手被凍僵的阿依努爾·那比江;夜里困得不行就抓一把雪抹臉上,打起精神繼續計量的張志平。各民族兄弟姐妹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懷揣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使命,在稠油開采這片熱土上,譜寫著新時代石油人的華美篇章。
點評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笔腿藢κ褪聵I的熱愛就是這么深刻和赤誠。作為奮戰在邊疆石油一線的基層黨組織,始終秉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崇高情懷,用紅柳獨特的精神和品質,塑造了一支堅毅堅韌、擔當有為、團結奮斗的黨員群眾隊伍,在應對“寒冬”、提質增效、急難險重等重大挑戰中,釋放了“石油工人心向黨”的正能量,展示了新時代石油人扎根石油、熱愛石油、奉獻石油的良好精神風貌,譜寫了我為祖國采石油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張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