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研院高層連體結構關鍵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研院高層連體結構關鍵技術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發布時間:2017-03-17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出現了一大批建筑結構復雜的高層建筑。高層連體結構作為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建筑結構形式,存在著連接體受力復雜、舒適度不高、施工技術復雜等問題。研究高層連體結構的作用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建研院通過“實際工程和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理論研究和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集聚和整合各項關鍵技術,研究提出了高層連體結構復雜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取得多項創新成果。一是基于強連接連體結構和弱連接連體結構的工程算例,對弱連接連體結構支座抗震性能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提出了有效的位移控制和解決方案,為實際工程連體結構抗震性能化設計提供了有力支撐。二是通過對強連接體和弱連接體結構關鍵部位的受力分析,系統總結了連接體結構關鍵部位設計的要點和相應處理方法,對不同類型連接體結構的連接部位提出了設計建議。三是比較各國的豎向振動舒適度評價標準,推行了適合連體結構的相對簡單實用的舒適度評價標準。提出人群步行力模型和計算單人行走以及人群行走工況下樓板響應的計算方法。四是提出了連體結構豎向舒適度性能提升方法。通過風振分析研究連接體的風致振動響應特征,計算出連接體的桿件內力包絡值可直接用于連接體的結構設計。高層連體結構的相互干擾效應較為明顯,通過數值模擬方法可以較好地反應其周邊和廊道的流動特征。同時,結合氣象資料對于這類建筑進行風環境評估可以為建設設計時的功能分區提供重要參考。
項目驗收委員會認為該研究成果具有集成創新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提高復雜高層連體結構設計和施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榮獲2015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并應用于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大樓、成都來福士廣場、鄭州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綜合樓等20余項重大工程項目,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