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冶總院有色金屬共伴生硫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礦冶總院有色金屬共伴生硫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
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文章來源:規劃發展局 發布時間:2016-10-27
我國擁有硫鐵礦資源53億噸,其中鐵含量達到我國鐵礦資源中鐵總量的5%-8%,但因為硫鐵礦屬于化工礦產,不屬于鐵礦資源,硫鐵礦中的鐵在制硫酸過程中轉化為燒渣,成為嚴重污染環境的固體廢物。如能有效利用硫鐵礦的鐵,可在不需找礦的情況下,增加我國鐵礦的資源量,經濟、資源和環境意義重大。
礦冶總院積極組織研發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多晶型硫鐵礦同步回收-表面疏水性控制深度精選-高溫過氧焙燒脫硫制酸-直接聯產鐵精礦”為核心的成套新技術。一是提出了“深度選硫不選渣”的學術思想和全新的技術路線。從“燒渣選鐵”逐步轉為將硫鐵礦燒渣直接作為鐵精礦。二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量子化學計算,并與浮選研究相結合,首次開發了多晶型硫鐵礦表面性質調控與同步回收新技術,實現了多種晶型硫鐵礦的高效回收。三是深入研究了硫鐵礦精選過程中因表面氧化導致的疏水性衰減現象,開發了表面疏水性控制與深度精選新技術,浮選獲得了高品位的硫精礦。四是研發了高品位硫精礦高溫過氧焙燒深度脫硫新技術,使硫鐵礦燒渣全部成為合格鐵精礦。
該成果獲得18項發明專利授權。其中“硫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云南省2015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有色金屬共伴生硫鐵礦資源清潔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中國循環經濟協會2015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本項目技術將硫鐵礦從化工礦產拓展為鐵礦資源,轉變了硫鐵礦的資源屬性,增加了我國鐵礦資源量,實現了硫鐵礦制酸固體廢物的零排放。新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對我國硫鐵礦資源綜合利用,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附圖:硫鐵礦燒渣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