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研金屬新材料有力支撐國家戰略需求
中國鋼研金屬新材料有力支撐國家戰略需求

文章來源:規劃發展局 發布時間:2016-10-27
作為我國金屬新材料研發基地、冶金行業關鍵與共性技術的創新基地和國家金屬材料分析測試技術的權威機構,中國鋼研長期承擔國家“863”、“973”、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攻關任務。“十二五”期間,中國鋼研承擔了包括火電、核電、西氣東輸、海洋平臺、高速鐵路等在內的一批國家重大工程和高端裝備制造科技攻關項目,研發了系列關鍵金屬材料,尤其是高端特種鋼鐵材料,有力推動了航空航天、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模具等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發展。
積極助推航空航天事業取得突破。一是研制了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用高性能特種合金鋼、金屬功能材料和大型復雜精密鑄造鋁鎂合金材料,成功應用在長征系列火箭、北斗衛星、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工程中。二是為三型火箭研制了五種高強不銹鋼、三種高溫合金和四種功能特種材料,有力保障了新型長征運載火箭關鍵重要件研制需求。三是為大型飛機、航空發動機研制了關鍵材料。中國鋼研系統掌握了GH4169合金渦輪盤鍛件產品制造技術及質量控制技術,研制的GH720Li合金,成為我國綜合性能最好的渦輪盤用高溫合金之一,成功應用于發動機燃氣渦輪盤等部件。四是為運-20、C919研制開發提供系列關鍵材料,包括起落架主體、發動機吊掛保險銷等關鍵部件材料,高壓壓氣機4-9級盤和低壓渦輪盤1-5級盤等高溫合金鑄件,機匣類及冷端轉子等鋁合金鑄件,為大飛機國產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附圖:GH4169高溫合金
積極推動在能源領域突破國際壟斷。一是發揮自身在金屬材料領域的優勢,聯合國內相關單位開發了600℃電站全套系列鍋爐管,實現了我國超超臨界關鍵鍋爐管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先進的歷史性跨越,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使我國鍋爐管技術躍居國際先進水平。二是開發了壓水堆核電站核島主設備全套材料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促進了全行業技術進步,使我國核島主設備材料技術躍居國際先進水平,有關該成果獲2014年度冶金科技進步特等獎。
附圖:壓水堆核電站核島主設備材料
積極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關鍵材料支撐。一是承擔國家三期973計劃“新一代鋼鐵材料重大基礎研究”,在鋼鐵材料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此基礎研究成果為指導,成功在工業生產流程上生產出第三代汽車鋼熱軋板卷和冷軋板,率先在國際上研發出第三代汽車鋼產品的工業生產技術,這一突破性成果具有世界領先水平。二是成功開發出使用溫度高達500℃的釤鈷磁體、磁能積大于53MGOe 的熱壓納米晶釹鐵硼磁體、性能優良的低成本Ce 磁體以及特殊用途稀土永磁體的工程化核心技術,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相關成果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產品主要應用在高性能的大功率電機和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
積極提高金屬模具精密鑄造技術水平。一是研發高潔凈低偏析超大錠型電渣重熔精煉技術及工藝,應用于高純金屬、合金鋼、高溫合金等特種合金制備,提升了特種合金冶煉和后續重熔精煉水平。在技術開發成果的基礎上,應用該技術制造的模具鋼性能已超越了進口產品水平,模具壽命普遍提高且持續穩定,在高端模具鋼領域實現了“補短板”、“降成本”。二是利用高溫合金鑄造領域的技術優勢,通過技術嫁接、復合和集成,成功應用于鎂、鋁合金鑄造領域,攻克了大型復雜薄壁精鑄件的系列技術難題,為航空、航天、雷達電子等領域研制了大量精鑄件產品。
附圖:高精密度輕質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