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規劃局 發布時間:2015-11-16
11月2日上午,我國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在中國商飛上海總裝廠成功下線,標志著C919機體大部段對接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已經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表明C919大型客機項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制的干線民用飛機,基本型混合布局158座,全經濟艙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標準航程型設計航程為4075公里,增大航程型設計航程為5555公里,巡航速度0.78馬赫,最大使用速度0.82馬赫,最大飛行高度12131米,巡航高度10668米,這樣的性能指標可滿足航空公司對不同航線的運營需求。目前,C919大型客機已獲得21家國內外用戶訂貨,總訂單數達517架。
C919大型客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2008年開始研制以來,中國商飛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等百余項關鍵技術開展攻關,突破大量技術難題,圍繞“更安全、更經濟、更舒適、更環保”和“減重、減阻、減排”的目標,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實現眾多先進特性。
采用先進翼型,氣動外形世界領先。C919大型客機通過局部融合設計,采用了大展弦比、超臨界翼型。超臨界機翼是目前國際航空設計中最先進的翼型設計,相比傳統翼型可以減少5%的飛行阻力,能節省大量燃油,具備更可觀的經濟性。在設計過程中,中國商飛從幾百副機翼設計中優選出8副進行風洞試驗,共計實驗15000多次,保證了C919的氣動外形在未來10年中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應用新型材料,機體特性取得突破。C919采用大量新型材料,其中鋁鋰合金和先進復合材料用量分別達到8.8%和12%。C919的機身壁板和地板梁支撐結構選用第三代鋁鋰合金,這種合金具有高強度、高韌性、抗疲勞、耐損傷等特性,在同等承載的條件下,可比常規鋁合金減輕重量5%以上;C919的機翼前緣、襟翼、副翼、垂尾、方向舵、雷達罩等使用了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這種復合材料重量輕,耐腐蝕,能顯著提高飛機的可靠性和經濟性。C919是國產民用飛機中首個大規模應用先進材料的機型,實現了比西方同類飛機減重5%-10%的目標。
研發機載系統,填補國內技術空白。C919使用了高度模塊化和綜合化的航電系統、帶包線保護功能的全數字電傳飛控系統和最新的控制系統等。這些技術是民用飛機研制的核心技術,西方國家禁止出口,國內也沒有相關成果可供借鑒。中國商飛在C919的設計開發過程中,經過長期攻關,自行開發了有關系統核心算法和系統集成技術,其中全時全權限電傳操縱系統和主動控制技術比目前國外同類飛機更加先進,實現了我國大型商用客機機載系統技術的突破。
打通創新鏈條,帶動產業整體進步。C919的設計制造實現了主要機載系統的產業聚集,據統計,國內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了C919大型客機研制,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標準件制造商成為大型客機項目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C919項目開發過程中,航天科工、中航工業、中國電科、寶鋼、中鋁公司等多家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實現了中央企業間的協同創新。同時,中國商飛在C919設計制造過程中積極推動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選擇16家跨國公司作為機載系統供應商,通過組建合資企業和技術轉移、擴散、溢出等手段,顯著提升我國民用飛機制造產業研發與制造的整體水平,對我國相關基礎學科進步和航空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輻射作用。
下一步,根據工程發展階段計劃安排,C919大型客機項目還將開展航電、飛控、液壓等各系統試驗以及機載系統集成試驗和全機靜力試驗。本次下線的首架機在完成系統調試、試飛試驗設備和儀器安裝等后,計劃于2016年首飛。同時,中國商飛將按照“中國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的思路,借助國產民用飛機創新平臺,依托市場和產業帶動,助力國產航空發動機等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發展,促進中國民用飛機產業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