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能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關鍵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華能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關鍵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來源:規劃發展局 發布時間:2015-09-21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以下簡稱IGCC)技術是通過煤炭氣化燃燒,利用燃氣和余熱蒸汽進行聯合循環發電的技術,這種技術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發電效率可達45%,是世界公認的清潔、高效煤基發電技術。美國、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相繼開展煤炭高效發電、二氧化碳處理和煤炭制氫等相關領域研究,對我國形成技術和專利壁壘。長期以來,我國大型煤氣化發電相關技術依賴進口,需向國外繳納巨額專利費,有關技術和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中國華能聯合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等,針對大型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與工藝、燃燒系統運行技術和相關裝備制造技術等開展攻關,掌握了大批量干煤粉加壓氣化技術和氣化爐、廢熱鍋爐等核心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形成系列技術成果:一是發明兩室兩段粉煤分級氣化工藝,加工過程耗氧量降低10-15%,煤氣冷卻器鋼材消耗減少40-50%,設備造價降低20-30%;二是掌握了低熱值合成氣燃機燃料穩定切換和燃燒調整技術,解決了燃燒穩定性和運行過程中燃燒器溫度控制難題;三是開發超大型鍛件不規則焊口自動焊接、膜式水冷壁大面積堆焊、水冷壁管排制造等氣化爐加工技術,解決了大型氣化爐的制造難題。
該成果授權發明專利4項,獲軟件著作權4項,經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該成果標志著我國掌握了IGCC電站的關鍵技術,具備了自主設計、建設、調試和運行IGCC電站的能力,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4年,該成果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二等獎。
附圖:IGCC電站示范工程
中國華能應用該成果開發出我國首套IGCC煤氣化裝置,建設的我國首套250MW級IGCC電站已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年運行時間超過5500小時,最高負荷達265.9兆瓦。該成果還是發展煤基化學品、煤基液體燃料、煤制氫、煤制天然氣等的基礎和行業共性技術,對實現煤炭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