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集團煤炭礦區土地復墾微生物修復技術取得突破
神華集團煤炭礦區土地復墾微生物修復技術取得突破

文章來源:規劃發展局 發布時間:2015-10-27
煤炭開采會造成大面積土地塌陷,進而導致地表土壤結構破壞、肥力降低和植物根系損傷,致使生態環境難以恢復。每年我國煤炭開采造成新增塌陷地面積約3.5萬公頃,礦區土地復墾率不到20%。我國煤炭的70%產自西部地區,該地區水資源缺乏,土壤肥力低下,生態環境脆弱,迫切需要開發出一套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修復植物根系等的土地復墾和生態修復技術。
神華集團與相關高校、企業等合作,針對礦區采煤沉陷地和煤矸石山生態治理,開展西部干旱半干旱礦區菌根修復技術研究,歷經15年,取得重大成果:一是揭示西部干旱礦區微生物復墾作用機理,為提高西部礦區土地復墾效率和質量提供了理論依據;二是系統研究西部干旱礦區廢棄地微生物復墾關鍵技術,通過對微生物最佳作用條件及其協同配比的研究,形成了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體系;三是創建抗旱微生物菌劑生產與質量控制方法,滿足西部礦區土地復墾對菌劑質量和規?;a的需求;四是建立西部礦區廢棄地大規模微生物復墾應用與評價技術,持續促進植被生長,增強植物抗病性,有效改良土壤。
該成果授權發明專利6項,獲軟件著作權2項,出版專著3部。經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該成果為西部干旱半干旱礦區土地復墾探索出一條高效可行的新途徑,在上述地區具有明顯的推廣應用價值,總體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年,該成果先后獲得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陜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該成果已在陜西、內蒙古、寧夏、新疆等省區的23個煤炭礦區推廣,累計改造土地9萬余畝。復墾后的土地累計安置就業近6千人次,創造經濟效益數十億元。該成果對恢復礦區生態環境,促進礦區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礦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微生物修復土地復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