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完成動態刻棒技術國產化并實現工程應用
中核集團完成動態刻棒技術國產化并實現工程應用

文章來源:規劃發展局 發布時間:2015-07-30
核電廠更換核燃料后要開展啟動試驗,這是大修的主線工作,通常情況下需要占用36小時。其中,控制棒價值測量試驗是啟動試驗的主要試驗項目,也是占用時間最長的項目。通常完成控制棒價值測量需要12-15小時,該試驗會產生大量放射性廢水等。歐美發達國家采用的動態刻棒試驗技術僅需3-5小時,顯著縮短核電廠大修時間,并提高核電廠能力因子。
中核集團整合內部研發力量,針對動態刻棒理論、堆芯動態建模、探測器響應建模、修正因子計算、小電流測量、修正電流獲取、電廠試驗方案及應急預案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歷時3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完成動態刻棒整體技術方案開發,與歐美公司公司采用的技術方案相比,該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對電廠核功率測量系統進行變更改造;二是完成堆芯建模和探測器響應軟件開發,完成修正因子計算;三是完成動態數字反應性儀開發,解決極低電流下的信號測量和反應性儀自動量程切換等重大難題;四是完成電廠試驗技術方案開發,解決動態刻棒起始點判斷、修正電流測量、試驗操作方案、應急預案等現場實際問題。
該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使我國掌握了完整的動態刻棒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與國外技術相比,該項成果無需改造核儀表系統即可使用,具有良好的適用性、便攜性和通用性,對進一步提升我國核電運行業績和推動核電“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7月,經國家核安全局審查,批準該項目成果在秦山第二核電廠投入應用。經測試,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符合良好,精度滿足驗收準則要求。今后,該項技術還將推廣應用到方家山、秦山、福清、海南、恰希瑪等國內外核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