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亮”港珠澳大橋 南方電網配套電源110千伏人工島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
“電亮”港珠澳大橋 南方電網配套電源110千伏人工島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

文章來源: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17
11月16日上午9時,由南方電網廣東公司投資建設的110千伏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為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提供了強勁的電力支撐。
“變電站順利投產,為后期調試爭取了時間,為港珠澳大橋年底按時通車創造了條件。”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交通工程部副部長孔雷軍表示。據悉,港珠澳大橋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從11月15日上午開始投產操作,經過500多個操作步驟,于16日9時完成全部變電設備充電,順利投產。
據了解,東接香港、西連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建設已經接近尾聲。110千伏人工島輸變電工程是港珠澳大橋的配套電源工程,位于珠澳口岸人工島西北角的珠海口岸市政配套區,主要承擔對人工島及港珠澳大橋本體工程的供電任務,同時為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絡提供電力保證,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該變電站項目于今年2月底開建,投產后珠澳口岸人工島上形成了220千伏吉大變電站至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220千伏拱北變電站至110千伏大橋專用變電站、以及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至110千伏大橋專用站相連的一個閉環回路,與珠海電網主網可靠連接。
11月16日,港珠澳大橋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投運,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巡查工作。周卓英 梁家豪 攝
廣東電網珠海供電局基建部項目經理劉穎介紹,新投產的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與大橋專用變電站互為備用,為港珠澳大橋提供了可靠供電“雙保險”。
港珠澳大橋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從11月15日上午開始投產操作,于16日9時完成全部變電設備充電,順利投產。周卓英 梁家豪 攝
提高供電可靠性是該變電站的首要職責,也是廣東電網的一貫追求。在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年度電力可靠性指標發布會上,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平均停電時間僅1.87小時,供電可靠率位居全國第一。在110千伏人工島輸變電工程的建設中,廣東電網公司在設計、施工等方面采用先進理念與技術,包括敷設10千伏線路網架、“MMJ”電纜頭熔接技術、網絡備自投方式等,通過科技創新為可靠供電提供多重保障。
“鑒于人工島的特殊性和島上用電客戶的極端重要性,人工島輸變電工程全部敷設10千伏線路網架,投資分界點延伸至島內具體用戶紅線范圍內。”據南方電網廣東珠海供電局基建部項目經理劉穎介紹,此舉可確保人工島10千伏線路網架在專業的統一建設和維護下運作,為人工島的開發建設和發展運營提供更有力的供電保障。
另外,10千伏人工島開關站具備4回路供電的高可靠性,其進線分別來自于島外110千伏口岸變電站和島上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各兩回電源,出線間隔來自于兩個變電站不同母線。
該工程施工便橋僅有一條極為狹小電纜溝,當初建設難度可想而知。“在這么小的空間里,是無法布置常規電纜中間接頭的。”項目經理劉穎介紹,廣東電網公司在電纜線路施工中采用了先進的“MMJ”電纜頭模注熔接技術。該技術直接將兩段電纜熔接為一體,免除龐大的電纜接頭設備的介入,占用空間大大縮小,成功克服了電纜溝空間受限的問題。
夜幕下的港珠澳大橋110千伏人工島變電站。 周卓英 梁家豪 攝
“通過供電專用通訊網絡,采用網絡備自投的方式,我們解決了公用變電站和專用變電站110千伏備自投無法滿足線路N-1的問題,真正實現了供電雙保險。”劉穎告訴記者,該變電站將采用無人值守模式。
網絡備自投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兩條線路互為備用,當一條線路斷開后,還有另外一條線路來保障供電連續性,通過在備自投裝置增加通信接口設備,實現公用變電站和專用變電站兩側備自投裝置信息共享,使其動作邏輯滿足不同的運行方式。該變電站不僅用先進科技提升內在性能素質,也具有“顏值”。與平時常見的變電站不同,該變電站的外立面設計為幕墻與鋁扣板相配合的形式,寶藍色線條與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橋相呼應,極具現代感與時尚韻味,達到了與周邊環境和諧一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