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群智慧化建設與運行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群智慧化建設與運行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

文章來源:綜合局 發布時間:2018-08-17
大渡河流域地處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干流全長1062km,集中落差高達4175m,年發電量約占全國水電的10%,是最重要的水電基地之一。大渡河梯級電站群安全管控面臨壩高、庫大、庫多、多庫聯調且流域洪峰流量大、地震烈度高、庫岸地質災害分布廣等世界級難題,特別是汶川大地震后,問題更為突出。
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公司組織中國水科院、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國電建集團華東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歷經10余年攻關,構建了流域級云計算、大數據和梯級電站群綜合智能管控平臺,掌握了流域梯級電站群智慧化建設與運行成套技術并成功應用。主要創新成果包括:一是提出多因子全要素定量化風險動態評估模型,研發高精度監測技術,建立包括抗震安全在內的安全風險分級預警體系,大幅提升大渡河震后地質災害易發多發條件下的流域安全智能感知、預警和管控能力。二是研發多數據源混合同化流域產匯流預報技術,實現氣象水情高分辨率、多時空尺度、自動耦合預報。發明大型梯級水電站間負荷實時智能調控技術,自動匹配市場需求、梯級來水、設備狀況及經濟運行等要素,實現流域調度由單機直調向多電站一鍵調的重大轉變,保障了多電站、多水庫長時間聯合調度運行安全。三是構建流域電站多設備、多維度、全要素特征庫,研發具有深度感知、學習和交互功能的智能巡檢機器人與智能安全帽等產品,實現梯級電站群設備健康狀態智能感知。四是研發基于超球算法的設備健康趨勢預警和故障診斷技術,首次在流域多電站實現設備故障早期預警,減少了檢修冗余,設備等效可用系數提高約10%。五是研發基于流式數據感知的心墻料改性精準控制技術,取代“平鋪立采、人工加水”傳統工藝。研發堆石體自適應無人駕駛碾壓與質量智能抽檢技術,實現全要素、全方位、全施工過程智慧化建設,提高了工效和質量。
項目授權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11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制定行業標準5項,出版專著2部,獲軟件著作權16項。項目成果已在大渡河流域以及18個省116個工程中全面推廣應用,保障了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群的安全優質高效建設與運行,取得經濟效益116億元,減排溫室氣體超過1000萬噸,綜合效益顯著。
【責任編輯:李瑛】